不光是蕭衍,連元顥和陳慶之此時都沒有對北伐的終極目標,也就是進入洛陽,抱有什麼信心。
梁國城後面有考城,考城後面還有大梁城、滎陽城,甚至是虎牢關,圍魏救趙的大梁城、楚漢相爭時的滎陽之戰、十八路聯軍討董的虎牢關,這些名關大邑哪一座單獨拎出來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沒有一個是不夠堅固的。
事實上,從建康出發,一路打到洛陽,南北朝數百年的歷史裡,北伐都是這個路線,但無數次的北伐裡,只有一個人幹成功過。
沒錯,這個人叫劉裕。
沒有哪個南朝的將領能狂妄到,覺得自己能跟劉裕在軍事上比肩,更何況,宋齊梁三代,南朝國力一代不如一代,雖然前路渺茫,但陳慶之還是打算了解元顥對於建立政權的決心。
“本王打算按計劃進行,攻克梁國城,登基稱帝。”
陳慶之沉默了幾息,復又問道:“聽聞大王的三子元冠受在關隴已經稱帝,若是真的入了洛陽,又該當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就連侍立在元顥旁邊的元稽都豎起了耳朵,嗯,就是春風樓三樓想把元冠受推下去的那個二哥,他隨著元顥逃到了南梁。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國家喪亂之時,三郎肯站出來興復大魏本是件好事,若真入了洛陽,一個藩王是少不了三郎的。”
陳慶之瘦削的面孔上微微扯動了一下嘴角,自古兵強馬壯者王之,那個位子,可不是按輩分坐的,誰坐了上去,都不可能心甘情願地讓出來,到時候少不得真刀真槍的做過一場。
不過元顥有這個決心也是好事,說明在元顥和元法僧兩人中,陳慶之沒有賭錯人。
陳慶之和元顥言談之間,三營白袍軍已經徹底攻陷三座寨堡,梁國城門戶洞開,另外兩個寨堡群的六座堡壘已經失去了相互支援的作用,北伐軍從突破的方向就可以直趨梁國城。
“玉衡、開陽、搖光三營騎軍監視梁國城守軍,魏王所部請隨同作戰,做出拔除剩餘六座寨堡的攻擊姿態。”
陳慶之的唇邊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現在到了邱大千著急的時候了。
要麼在梁國城裡看著外圍的寨堡被挨個拔掉,守軍被殲滅,要麼就出城與北伐軍決戰,沒有其他選項了。
而北伐軍現在有元顥所部的近三千步兵,陳慶之玉衡、開陽、搖光三營的三千騎兵,以及守衛中軍的天權營一千步兵,跟梁國城裡六千東魏軍比,從兵力對比上都不吃虧,戰力更是壓倒性的優勢。
依著邱大千謹慎的性子,對這種選擇題恐怕是會考慮再三,再出城迎戰的。
邱大千擺出的三足金烏陣,金烏被先砍了一隻腳,剩下的兩條腿和軀幹就不靈便了,現在就等邱大千做出選擇,是斷腿求生還是拼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