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羨慕啊!”
“天河基地什麼時候搭建,想看航天員在月球上生活的畫面。”
“基地搭建還早著呢,接下來還會有很多發射任務。”
……
直播間熱鬧的同時,劉明波也沒閒著。
著手開始完成這次登月的任務。
不過他並沒有選擇立刻探索月球表面,比如採集土壤樣本插下國旗之類的。
而是率先來到了登月艙的背部,準備啟動那兩具月球機器人。
與此同時。
登月艙中的另外一位航天員也踏上了月球表面,幫助劉明波一起啟動玉兔號機器人。
對於玉兔號來說。
作為星源科技的產物,不但具備著各項強大功能,也不需要為能源擔心。
在不需要太陽能電板維持行動力的情況下,單憑其身體中的反應堆,起碼可以在月球上執行數年。
等到天河基地正式開始搭建時,它們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並且。
未來一段時間,太陰號會搭載更多的宇航員以及玉兔號機器人到達月球,以此來加快天河基地的搭建進度。
很快。
在兩位航天員的共同操作下,帶有特殊輪子的玉兔號機器人被成功啟動。
其實說是機器人。
但實際上為了更好的在月球發揮出作用,玉兔號機器人是依靠輪子行動,功能結構有點像是月球車。
不過因為具有靈活的機械臂,和各種特殊功能裝置。
確實稱得上是宇航員的好幫手。
“開始吧,先檢測附近地形,確定天河基地的具體搭建位置,採集月球土壤樣本。”
“好的隊長。”
隨著玉兔號機器人開始工作,劉明波也開始安排起任務。
畢竟使用航天服出艙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就需要被迫返回登月艙,這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專案的進度。
而兩人操控玉兔號機器人。
進行任務的畫面也都被全程直播,讓觀眾更加清晰的對月球表面有一個認知。
這種機會可是海外方面怎麼都等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