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一種比較強烈的視覺衝擊感。
到了這個時候,宋遠超憑藉自己多年在這個行業中的摸爬滾打,自然是明白了牛庚的用意。
是打算讓廠子往微生物處理技術上轉變。
不過他對此依舊不看好。
目前國內汙水處理廠主流的技術是氧化溝其它物理化學法等,微生物處理技術尚不太成熟,且有利有弊,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甚至最後極大機率是費力不討好。
但現在原來的處理裝置已經全部拆掉,新的菌落培養罐體也安裝到位,只能暫時繼續進行下去。
他唯一的期望,就是到時候廠裡別虧的太多。
要不然牛庚如果因此在把廠子賣掉的話,他這份工作可就又是朝不保夕了。
時間進入到七月下旬。
隨著菌落生存和繁殖環境搭建完成,牛庚前往處理廠的次數逐漸變得頻繁,畢竟這項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很多流程都要親自操作監督才行。
也幸虧廠裡接入星菱之後,能夠準確的把控培養罐體中的溫度溼度,並且自動定量新增培養液,算是大幅度減少了牛庚的工作量,否則還真要付出不少精力。
當然。
付出總是會有收貨的。
在牛庚的付出之下,沒用多長時間菌落便達到了可以用來處理汙水的程度,並且將進行首次實驗。
“牛總,你說的這種微生物汙水處理技術,真能做到如此方便高效的淨化汙水,甚至可以達到直飲水的標準?”
這天上午。
星源微生物汙水處理廠內,負責京州市水務的李主任親自來到現場,受邀見證星源科技最新汙水處理技術的驗證實驗。
或許是牛庚把這項技術捧的太高,讓他始終有一種不信任感。
要不是礙於牛庚和星源科技的口碑,都要以為又是什麼垃圾企業故弄玄虛,準備騙取官方經費補貼。
而同樣有著這種想法的還包括宋遠超。
這段時間他雖然經常在廠裡看到牛庚忙碌的身影,驚歎一位千億資金的公司總裁會做到如此程度,但由於沒有接觸到核心技術流程,所以並不清楚超級微生物汙水處理技術的真正效果。
對於他們兩人心裡的想法,牛庚自然是一清二楚,但他並沒有另外解釋什麼。
嘴角微微上揚,保持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道:“李主任請跟我來,等下你會親眼看到我們公司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