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衛東也僅僅是羨慕,就算真的能給他發一張牌照,能不能幹,幹不幹的下去,也是個問題。
事實證明,在中國這種廣袤的土地上搞基礎通訊行業,以民營經濟的方式來搞,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通訊基站和網路的建設與覆蓋是一個極其龐大而且複雜的工程,這裡面牽扯到的事情絕對不會是哪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完成的。
想象一下,在一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鐵塔,鋪設網線,的需要多少部門的協同,將會產生一筆多麼龐大的費用。
當然很多地方是人煙稀少的農村,使用的數量不多,收益率又低,完全不必網路覆蓋,只在大城市建設就可以。
但使用這些網路的人可不管這些,他們不會在一個地方永遠停留,哪怕是偶爾出去,手機沒訊號?
若是都沒有也行,但是某一家有,你沒有,那簡直是致命的打擊。
國內的幾大通訊運營商已經超出了畫江經營的條條框框,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搞,並且各自為戰,重複建設。
在同一個地方,你的訊號好,我的訊號要比你更好,不然怎麼吸引客戶使用,有對比才有傷害。
而且建設這種通訊工程還擔負各種行政命令,村村通,戶戶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有訊號,你搞不成,不僅競爭對手要把搞死,上頭也容不下你這種另類。
雖然會造成了很大的投資成本,但是沒有這些覆蓋,壓根就沒有辦法和其他通訊運營商競爭。
若是想要達到這種效果,非國家運營商不可,民營企業沒有這麼大的胸懷,在農村的廣大地區虧損,正常的企業早就不幹了。
國外可以的事情,在國內不一定能行,而且國內的情況和國外不一樣,國外可以相互租用對方的基建裝置。
所以很多國家的手機上顯示的電信運營商會經常變化,這個地方是這家,到另外一個地方可能就是另外一家的名字。
其實到了後世,國內也成立了鐵塔公司,通訊運營商以租賃的形式使用這些鐵塔基站,看似給放開運營商提供了基礎。
但是對於民營企業來說,也基本上沒有活路,上輩子李衛東記得工信部門曾搞了幾個民營企業試點。
看看這些搞試點的企業,哪一個不是大公司,BAT幾乎全部參加,那實力肯定相當的哇塞了。
但最後的結果,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反正當時李衛東的做法是,只要看到170的號碼直接拒接,完全是詐騙電話號碼的集中營。
最後又搞了一個實名制,差點把這些虛擬運營商唯一的活路給搞黃了,即便是活著,也只能苟延殘喘!
當然這裡面是否有陰謀論,那就不能妄加猜測了,反正一個170號段都沒有用滿,想想能有多少使用者?
而且還有一個更心塞的事實,這種包含各種機密的通訊資料,肯定不能被一些民營企業所掌控。
別的不說,只考慮這一條原因,李衛東就只能嘴裡酸一下而已,讓他在國內做這種基礎通訊,只能在做夢的時候想一想而已。
就算是在國外,李衛東對這種東西的興趣也不是很大,主要是這個行業比較敏感,拉著他都不幹。
比如在港島,現在正在進行的一個巨大的商業合作。
合作的發起方就是他隔壁鄰居家的二公子,收購港島最大的通訊運營商港島電訊,框架協議都簽了。
這可是3000多億港元的收購計劃,讓李衛東這個世界首富看了都肉痛不是錢多,而是覺得腦子有點問題,這根本就是在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