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57 頭羊 (1 / 3)

李衛東跟劉錦慧打了電話,知道她一切都好,在醫院裡檢查的結果非常正常,也就放心了,他還要在國內待一段時間才回去。

“你忙你的就行,我們在這邊好的很,你在國內有事就去忙,衛紅今天也開始上學去了,挺用功的,也不用你操心了!”

“她都多大了,學習的事情還用別人操心,能有什麼出息!”李衛紅和鄭思京一起去港島的,有鄭思京的照顧,李衛東絲毫不擔心。

李衛東手裡拿著一分檔案,在上面勾勾畫畫,這是今年頒佈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看到這份檔案,李衛東才知道辦公桌上放置的這張汽車許可證是多麼的珍貴。

迄今為止,這是第一家以民營企業身份獲得的許可證,汽車不同於其他行業,尤其是在八五喊出要汽車工業作為支柱產業的時候。

造汽車必須要先進入國家目錄,要國家審批,現在還沒有開始造車的吉利據說跑了兩年都沒有結果,最後還是借了一張許可證,關鍵這證還是生產客車的。

而且直到入世前,吉利才獲得了正式的資格,而他要早了七年,而七年也正好是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

李衛東辦公桌上放置的另外一分檔案,是李衛東找關係弄來的最新的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還有他們去年的產量情況。

全國一百三十多家整車製造廠,這是有許可證的,但是這麼多家汽車廠生產的總量才135萬輛,其中轎車只有二十五萬輛。

這二十五萬輛轎車,被南北兩個大眾就佔去了半壁江山,國產汽車僅佔了個零頭,而現在的政策就更具有戲劇性。

國內的市場太大,誘惑太大,中國又想要靠市場換技術,各大汽車公司自然也會上鉤,但是最後的結果是餌沒了,魚也跑了。

而且還有個致命的問題,引進的技術檔次太低,在這個問題上吃過大虧,目前引進的技術都是國外淘汰的車型。

他現在啥也沒有就給了這張許可證,他也是這一百三十多家中的一家了,把每家企業生產的汽車數量都拉下來了。

一切從頭開始,不說花多少錢,這一攤子怎麼支稜起來才是個大問題,他迫切的需要挖幾個幫手來,若是有合適的廠子直接收購是最好的,這才是他一貫的手法。

不過好在現在汽車的配套企業已經多了起來,也不能算是從零開始,至少他不用生產輪胎,不用生產車窗玻璃。

汽車就是四個輪子裝上發動機扣個鐵殼子,別人啥都沒有能做出來,他李衛東為什麼就不成呢,相對於吉利,他的優勢非常的明顯。

李衛東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又拿起一摞檔案看了起來,這是北方大眾投資建廠是的一些情況,李衛東需要學習一下。

看了幾眼,李衛東就嘆了一口氣,原本以為自己挺有錢的,現在他突然發現錢也不多了,年產十五萬輛的汽車廠要投資三十億。

李衛東本來覺得年產十五萬輛整車,二十七萬臺發動機,十八萬臺變速器的產能太低,後世一個月的銷量就這些,那怎麼能夠。

還感覺還有些小了,但是看到這個投資額,李衛東就傻了,一開始他就有個預算,大概五六個億,然後再以斯柯達的名義投資一部分,但是總的預算在十億左右。

當然這個預算也就是他隨口一說的資料,也沒經過設計單位的施工圖預算,那是一個詳細的過程,最後的誤差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

三十億他有,瑞博斯控股名下的幾個企業可以拿出這麼多錢,只是有點困難而已,但是這些錢的用處很多!

按照李衛東的計劃,這些錢是要投入到米國的科技市場和網際網路市場的,趁著泡沫起飛的時候賺美金他不香嗎!

投資建廠的週期太長,北方大眾從九一年開始建設,到現在還沒有完工,而且按照計劃還得兩三年,那時候他已經從米國回來了。

投資建廠和投資斯柯達不一樣,斯柯達缺的是錢和管理,生產工廠都在那放著,他投進去不到一年,現在已經有了起色。

當然他投資斯柯達是奠基,本來以為可以促成斯柯達提前加進入國內市場,大賺一筆的,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能拿到汽車許可證。

現在從零開始,就是建設週期也得好幾年,不過這錢也不用一次花出去,慢慢投資也許能讓資金週轉開。

李衛東繼續看,才發現前期的確用不了這麼多錢,到現在為止,建設了三年多了,投資的錢才用了一半多。

而且以國企辦事的風格,一切要合規,要顧全大局,各種關係都要照顧到,花錢自然也多,若是讓李衛東來做至少能省三成!

還有人的問題,前期的基礎建設工作委託設計院,而且還是現成的,由北方大眾做樣板,只需要刪刪減減的就可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