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來的人裡面,有很多都是李衛東的熟人,總裝車間裡來了不少人,他的師傅何大山,還有與他同一年入廠的同事。
何大山在臺下看著在臺上和市領導侃侃而談的李衛東,心裡五味雜陳,廠子從國企變成了私企,他們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
原來是國企幹部身份,但是這次市裡拿錢讓他們買斷工齡,不願意的自然可以選擇分流到其他的國企性質的廠裡。
但是其他的廠又能怎麼樣,好的廠子,人人擠破腦門的想要進去;不好的廠子,自身都難保了,哪裡有空餘的職位安排他們,他們去了也是增加負擔,讓廠子更早的破產。
何大山到了這個地步,選擇一個國企廠子,再等幾年安穩的退休應該是個好歸宿。
不過何大山一想,他今年才五十多歲,距離退休還有小十年,去了其他廠能幹什麼,而且他兒子說的對,李衛東不會虧待他的!
何雨生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何大山對何雨生的水平有充分的認識,讓他自己混,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肯定不會有這麼大的成績,現在這汽車城開著,入住的汽車廠商越來越多,機修廠也乾的不錯,每月的收入早就比他多了。
何大山對李衛東的瞭解不少,也知道這不是個普通人,善於創造奇蹟,他是不是也可以靠這把老骨頭跟著李衛東創造奇蹟?
和他同樣想法的人還有柳建國,當初他退伍來到機械廠,後來到車間當了主任,他本來不懂這個,但是他自己挺喜歡這行。
十來年的時間,一臺機床、一臺裝置的學習,這麼長時間下來,不能說精通了,但是當個領導算是合格了。
柳建國做夢都想不到這是怎麼回事,前段時間他還和王正榮去找李衛東疏通關係,爭取拉個港商來投資,改變一下廠裡的環境。
怎麼突然王正榮就因為一些問題被調離了工作崗位,到機械局當了一個無職無位的準養老人員,連個閒職都沒有。
相比他來說,其他的人就不那麼的幸運了,平時不顯山不漏水的廠長,最後連養老都沒有混上,直接進去了。
其他的副職更是調離的調離,撤職的撤職,進去的進去,現在機械廠就是群龍無首,那個分管工會的副書記啥也不管,現在班都不上了,就等著調職了。
而且經此一事,這個科級的官員也能撈到個閒職就不錯了。
像柳建國這樣的人,級別上勉強算是科級,至於能不能弄個職位那就看天了,他今年四十,混的好也許能到副處級。
現在各衙門都是人滿為患,而且現在提倡知識分子優先,提拔要以年輕有知識的人靠前,他初中畢業的水平能有什麼前途。
更關鍵的是,李衛東已經透過劉永良找過他,希望他能留下來。
柳建國知道,李衛東希望他留下來絕對不是看重他那點操作機床的水平。
對機械廠五百多人來說,今天註定是個不同尋常的晚上,他們好好的思考一下未來了。
願意留下來的人不少,願意走的人也不少,走的大部分都是快要退休的,或者是覺得在這裡混不下去的。
雖然承諾只有百分之十的裁員比例,但是誰也不保證這個人裡面就沒有自己。
“師傅,柳叔,今天太晚了,我就長話短說了,我希望你們留下來,你們熟悉廠裡的情況,上手容易,別的人我也不放心!”等會議結束,李衛東對著二人說道。
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知道這是李衛東正式邀請,無論是透過何雨生還是劉永良都算是打探訊息,總得需要李衛東親口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