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範指揮嗎?怎麼變成這樣了?”彭玉林調侃道:“來求我?行,跪下磕三個響頭,我就答應你。”
範祥宇雙腿一軟,磕頭如搗蒜,砰砰作響,口中賠禮道歉道:“這位大人,下官給你磕頭認錯,還請原諒下官不識時務,怠慢了大人。”
“請大人將糧食交給下官運送,保證安全快速運抵京師。”
彭玉林不得不佩服朱順明的老謀深算。當初朱順明說“到了天津後不用急,漕運衙門會比咱們更著急”,彭玉林哪裡肯信,都拔刀相向了,還跟你合作?
可如今看到磕頭磕得滿臉鮮血的範祥宇,彭玉林才知道為何自己一把年紀才是個指揮使,而朱順明年紀輕輕就是自己的老闆。
“咱們人手不夠……”
“漕幫人手很多,不用大人動手,裝卸全部由漕運衙門負責。”見彭玉林松口,範祥宇一口答應由漕幫負責裝卸運輸全過程。
“咱們資金有限,支付的運費不高……”
“不用大人一分銀子,漕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自然由漕運衙門來承擔。”
“咱們同京城戶部的官員不熟,糧食入庫……”
彭玉林的這個擔憂不是多餘。大明其實對漕糧的管理十分嚴格。收購、起運、入倉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
在吏治敗壞的大明,一個戶部的糧庫官若是存心跟你過不去,他總能從糧食中挑出一些名正言順的小茬。有如後世交警檢查大貨車。
在這之前,彭玉林透過陸路運往京城的糧食就被糧庫官拒收了不少。
彭玉林倒也不急。糧庫官拒收,彭玉林讓手下不爭不吵,默默將糧食拉到廣渠門邊的“玖安糧行”,一副老實可欺的模樣。
面對糧庫官幾次明裡暗裡索賄,彭玉林裝作不懂的樣子,讓糧庫官恨得牙癢癢,只得更加嚴格檢驗入庫糧食,雞蛋裡硬要挑出骨頭。
“咱們漕運司同戶部關係可好了。這樣,咱們在楊柳青碼頭拉多少貨,全都算入庫,路上的損耗、糧庫的退貨全都算漕運司的。如何?”
只要彭玉林答應將糧食交給漕運衙門,凡是能夠做到的事情範祥宇都願意。
何況彭玉林提的要求在範祥宇看來都是小事,都是漕運司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
漕幫調集近十萬人,日夜不停裝卸運輸,三百里運河上船頭接船尾,流水般不停歇,爭分搶秒,不斷搶運。
大量糧食一進京,京城的糧價“譁”就洩了一地,跌倒四兩五,跌破以往同時期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