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慣例,三年一次的升職調動就在眼前。可張溥卻被人彈劾了。
彈劾的理由有些牽強。
同為太倉人的陸文聲彈劾張溥的罪狀有三。
一是張溥的名字。張溥字天如。這個名字初看沒什麼忌諱,但官字兩張口,左右都有理。
天如,像天一樣。喻上遒彈劾張溥自比老天,比身為“天子”的皇帝還要高一輩,是指著皇帝老子的鼻子罵“我是你老子”。
二是彈劾張溥去年召開主辦的“虎丘大會”。數千學子齊聚虎丘,名為講學,實為結私營黨,意圖操控朝政。
三是彈劾復社亂行惹怒老天,使得蘇湖二府蝗災橫行,原本為天下糧倉的蘇湖二府竟然大鬧饑荒。“妖孽橫行,致使天將大亂”。
溫體仁將彈劾奏章拿給張溥看,示意他趕緊上疏為自己辯解。要是能找到更多的同僚與他一同上疏,自然說服皇上的機會就更大一些。
張溥深以為然。
復社成員在朝堂上任職的不在少數。很多東林黨和復社官員紛紛上疏替張溥辯白。
豈知這正落入溫體仁的算計。
崇禎皇帝最恨什麼?一是貪腐,二是黨爭。溫體仁入了崇禎的眼,得以當上首輔,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黨”。
張溥召集幾十人為他上疏辯解,豈不是告訴崇禎皇帝,“我張溥在朝野黨羽無數,你能奈我何?”
原本崇禎皇帝接到陸文聲的彈劾奏章,只是淡淡一笑就拋之一旁。但大臣們接二連三的上疏,均是大義凜然的替張溥辯解,崇禎皇帝的就笑臉逐漸凝固。
《華雲娛樂報》恰逢其會的刊登了有關復社的連篇報道,從復社的前身應社寫到如今復社的規模,從尹山大會、金陵大會寫到去年的虎丘大會,從復社的創始人張溥張採寫到遍佈朝野的復社主要成員如黃道周、陳子龍等人。
崇禎皇帝越看越心驚,越看臉色越鐵青。最後崇禎皇帝桌子一拍,將報紙朝王承恩一甩,道:“大伴,你看看,這份報道,到底是真是假?有幾分真幾分假?”
王承恩粗略看了幾眼,額頭冷汗直冒。
“陛下,一份民間邸報,不足取信,或有誇大其詞,或有道聽途說,或有牽強附會……”
“名單暫且不說,就說這勞什子‘虎丘大會’,果有如此盛況?陸文聲沒有誇大其詞?”崇禎陰沉著臉,恨恨問道。
王承恩一看崇禎皇帝的神情,嚇得趕緊跪下,磕頭道:“皇上息怒。書生們齊聚虎丘,也是商討國是,一片熱忱,只是手段有些欠妥帖……”
“關外建奴寇邊,中原流寇肆掠,好在西南土人叛亂及時平定,京城漕糧運輸通暢。要不然……”崇禎皇帝怒意難平:“沒想到在江南居然會發生如此大事,幾千學子聚會,告訴朝廷該如何行事?難道他們還想要操控朕不成?查,給朕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