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陽郡,隆中城以西數里外,隆中山。
莆山清幽,花草層疊,一條石板小徑在林木的遮掩中蜿蜒向上,從山腳一直通向半山腰處的一片平地。
平地約莫數畝方圓,其間竹林參差,溪流汨汨,隱隱約約的可見幾座簡樸的茅草屋隨意的坐落。
這隆中山按說只是一座高不過百丈的小山,除了環境清幽一些以外,倒也並不曾有別樣的奇特之處。
只不過,由於這座山無時無刻的不被一層淡淡的霧氣所籠罩,而且任何想要等得山頂的人都無從入門,故而卻是在當地百姓之中傳播著許多離奇的傳言。
及至後來,更是有密密麻麻的異人將這裡整日給圍的水洩不通,但在一段時間之後,好似是並不曾有所得,便皆是不斷的散去了。
此刻,正值細雨迷濛之際,百餘道人影卻是在竹傘的遮映之下靜靜地駐守在山腳之下;
好似是在等什麼人,又好似只是迷了路的過客。
細密的雨珠一滴滴從傘簷滑落,濺落到腳下已然泥濘一片的黃土地上,滲出密密麻麻的細坑。
潮溼的天氣就彷彿劉備此刻的心情,那般陰鬱、彷徨。
雨滴的不斷滴落,帶去的不僅是時間的流逝,更帶走了劉備的期許和耐心。
這已是他第七次前來了,可那人卻彷彿絲毫不知情一般,竟是始終不肯開啟山門,更是未曾讓人給出任何迴音。
強大而莫可匹敵的無極軍隨時都有可能大舉南下,豫州之內,雖然有他和曹操、丁原三方諸侯的集結,可面對那個強大的敵人,他們卻是連一絲信心都無。
風無極,呵,多麼簡單的三個字。
可就是這般簡單的三個字,如今竟是逼得他,逼得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
巨大的惶恐不安之下,他前往求助潁川名士司馬徽,欲要求得一條明路,而司馬徽則是給了他二十幾個字,指明瞭一個人。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隆中之間自有臥龍。”
司馬徽之言對於劉備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就相當於是給他打了一劑強心劑。
蓋因為他此時最需要的便是能夠精通時務、助他逆轉時局之人!
老實說,起先他的心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存著懷疑的心理,可待得來到了此處,見識了這奧妙宛若天地至理卻又極其簡單的迷陣,再聽說了那些神乎其技的傳聞,對於此次的目標卻是瞬間資訊大增。
然而,他卻是未曾料到,那人對於他的到來竟然絲毫沒有理會的意思。
由於前面六次他每次所等待的時間都不足半個時辰,他猜想是對方認為自己不夠真心,故而此次可是下了狠心。
到得此時,天色已然昏黑,他已在此地站了足足三個多時辰,可卻仍然不見有絲毫動靜。
這無疑使得劉備有些難以再忍受下去。
而就在劉備眼中不可自抑的流露出一絲不耐時,那長久縈繞不散的霧氣卻是忽然一陣波動,繼而一個七八歲的小童竟是忽然出現在了眾人前方二十餘步的石徑上。
那小童扎著兩根朝天辮,一身整潔書童的打扮,看上去煞是可愛。
正當那小童嘴唇微開,欲要說話之時,一陣急驟的馬蹄聲卻是忽然自後方響起,驚了這一方細雨,更是驚了劉備等人的心緒。
未幾,一行十幾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勁裝漢子出現在了山腳之下。
這些人個個面容肅然,雙眸凌冽而冰寒,而且未曾有一人打著傘,卻是同劉備一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