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將軍的提議十分有道理,不過卻也不可太過操之過急。
一場大戰之餘,吾無極軍雖取得大勝,但歷經潛伏、圍戰、逼降、押解看管等過程,卻亦是疲憊不已;
另則,降軍之人數太過龐大,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妥善的安置,若不然恐有難防之後患。
再則,對於那些投降的諸侯以及將領卻也需要進行及時處置,以使得他們能夠快速的發揮出應有的效用。
故而,依嘉之見,出兵不可過遲,但也不可過早,當以三到五日為佳。
益州和交州方面,料想兩方近兩日便會派使求援。
益州的話,到時可先遣高將軍率領平定涼州之大軍從涼州南下,進行局面的初步控制。
以高將軍之能,料想拖他個一月時日應不會有何問題。
至於交州,大隋王朝畢竟兵強將廣、實力不俗,若是燃起全面戰火,對吾無極軍來說並非是一個好訊息。
故而,嘉建議可先遣一位口辯之才不俗者備上不菲的金銀財寶前往大隋帝都進行遊說。
若能使得大隋撤併,那自然是最妙不過;
倘若不行,當以無極艦隊快速南下擊潰敵軍艦隊,切斷敵海上運輸補給線;
將敵入侵交趾郡之馬步軍孤立,同時再依照情況遣陸路大軍分批次南下。
以吾無極軍今日之實力和底蘊,與大隋王朝全面開戰倒也未必會落了下風;
但大隋畢竟是一方強朝,硬拼之下,難免兩敗俱傷,於吾無極王朝之發展甚有不利。
故而,與大隋王朝之戰,不打為上策,雷霆結束、逼使對方不敢再戰為中策,持續全面開戰為下策。
至於徐州、豫州、荊州、揚州四州的話,料想劉備、曹操、丁原三路諸侯會聚集在豫州聚攏兵卒反抗;
而劉表會持守在荊州,孫堅應自盤踞揚州。
豫州在北中,荊州在南下左側,揚州在南下右側,此三州乃三足鼎立之勢;
嘉相信,這五路最後的諸侯不會看不出這三州抵足而守的優勢。
若是如此,徐州當可遣青州之無極軍南下,快速平定。
至於另外三州,雖然鼎立之勢不俗,但他們決計想不到主公其實早在當初黃巾之戰時便暗自留下了後手。
利用這一暗手,豫州當可期日可破!
豫州若破,三足之勢只不過是一笑話耳。
而荊州與揚州雖都有著不少的水軍和艦船,但有著那一支力量,即便不動用幽州之艦隊,對方那引以為傲的水軍卻也不過是纖芥之疾,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