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人除了王庭的那支具裝騎士之外,其餘人幾乎都未披甲,因此馬速非常的快,轉眼之間就從三百步跑到了一百步。
這個距離,許多西戎人已經開始調整弓箭的方向,把之前的仰射,變成了威力更大的平射。
西征軍手裡拿的,畢竟只是騎盾,用來衝鋒時護住頭臉,不讓西戎人射中的。
此時雖然幾面盾牌搭在一起,畢竟空隙還比較大,西戎人的射術又極為刁鑽,許多戰士都被透過盾牌的箭矢射中。
然而,西戎人剛剛想取過第二隻箭矢,張軍一揮旗幟,剛剛受傷的盾牌手們,拖著傷殘的身體,沒有半分停留的讓出了空位。
一架架如手槍一般的握把手弩,帶著金屬特有的光澤,以恐怖的速度朝向不遠處的敵人射去。
為了儘可能的保證殺傷,張軍選擇把敵人放到八十步的距離再射,要知道,換成以往的話,從三百步開始,足夠騎士們射空一個弩夾。
數萬弩齊發,一個弩夾,少說也能射死幾千個西戎人。
騎兵弩因為做的小巧,所以不是吳煩之前見到的那種連發型,而是單發短矢。
不過騎兵弩配了如彈夾一般的弩夾,騎士們射擊之後,只需要重新控制機關拉動弩弦即可,無需再填充子彈。
這樣無疑能大大提高單發的射速,但還是沒辦法和弓箭比速度。
好在西征騎士們的確訓練有素,雖然是下馬步戰,卻依舊有模有樣。
第一排騎士射完之後立刻撲倒,第二排騎士不慌不忙的瞄準奔來的西戎人,一聲令下之後射出了弩箭。
然後是第三排,這一排騎士射擊完畢之後,第一排騎士已經拉好了弩弦,起身就可以直接射擊。
因此,西征軍的弩箭雖然不像西戎人那般的連綿不絕,但一蓬蓬的,每一蓬的弩箭數量都遠超箭矢,兼之速度更快,精工製作倒刺箭頭威力也更大。
兵部驗收的時候,宋心文親自測試過,三百步外能射穿皮肉,兩百步外,絕大部分皮甲就已經無法防禦了,一百步外,普通的盔甲都能扎穿。
張軍的射擊距離是八十步,這個距離,別說西戎人大部分都沒有披甲,就算披了甲也沒用。
當然,披甲總會好一點,不像現在這樣,一根弩矢就能扎穿,前後兩個窟窿冒血,幾乎必死。
一排排弩矢射出,一排排騎士倒下,四個部族近萬名騎士發動的衝鋒,還未靠近對方的槍林,就有人受不了跑路了。
這就是讓普通牧民上戰場的壞處,沒有經歷過多少血與火的考驗,打打順風仗還行,一旦碰到難啃的骨頭就傻眼了。
遠處觀戰的西戎王也看到了,他冷哼一聲道:
“派人去把逃跑的那些部族全都抓回來,頭人和族長當眾處死,女人和土地,賞賜給衝入中原人陣中的勇士!”
“大王,牧民沒有甲冑,您這樣強逼他們衝鋒,恐難以有所成效啊!”西戎右丞相諫言道。
西戎王冷哼一聲道:“今年草原受災嚴重,各部族對王庭必然有怨,中原人一去,他們必然發難。
不趁此時削弱一下他們的實力,順便再消耗一下中原人的箭矢,難不成讓我王帳勇士去送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