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炮軍卒除了攜帶鐵炮1只之外,還有腰部環繞式、肩背氏分藥袋三束,其上懸掛有分裝好的火藥36發,秀家遵照後世經驗,以大彈1發小型散彈3發混合裝藥,彌補人數過少在火力上的不足。
同時這隻鐵炮足輕和其他鐵炮足輕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不會在敵人接近時撤退,而是如唐朝弓弩手一樣準備近身格鬥。
在宋以前,中國古代的軍隊步兵兵種屬性分的並不是非常清晰,特別是漢唐之時,並不是如影視作品和遊戲中一樣,弓弩手是完全的遠端部隊。
事實上為了防止弓弩手撤回方針時候打亂自己的隊形,漢唐的弓弩手選擇的都是老兵,他們將會在幾輪射擊,敵人近身之後承擔第一波近戰,為後排的長槍兵前進壓迫拖延時間。
以唐朝弓弩手為例,他們身上穿的可都是覆蓋面不小的大鎧,在唐軍中僅次於重甲步兵,他們隨身還會攜帶一面圓盾和一柄近身武器,多是一個單手錘用以破甲。
秀家遵照次例,將軍士中最驍勇的人選拔為騎兵和鐵炮隊的一員,鐵炮隊在前線射擊,敵人近身之後將會承擔起攪亂敵衝鋒之勢的重任。
因此,作為印象中的遠端兵種,他們反而身穿南蠻胴具足,同時他們不會攜帶長槍,而是攜帶一柄武士刀,一面圓盾和兩柄手斧。
訓練手斧的事兒竹內久盛幫不上忙,秀家打算讓立原信久就近過來負責此事,在經歷初步訓練之後,前往蝦夷地完成進一步訓練。
至於騎兵隊所裝備的馬也將是更加雄壯的蝦夷和種馬,這種馬的肩高雖然只有135cm,但是尤為壯碩,宛如一臺小坦克一樣,承重能力驚人,但是爆發力不足。
在蝦夷地這種平原地帶,非常適合作為重灌騎兵短距離突擊破陣之用,這樣是秀家對於這種騎兵的除此使用。
當然馬鎧這種東西秀家現在還沒有,只能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慢慢鍛造了。
而騎兵的裝備與步卒又不盡相同,他們將會套裝3米長槍1柄,步戰用武士刀1把,馬上用長刃太刀1把。
同時雖然秀家給他們的定位是衝擊騎兵,但是秀家依舊為他們準備長弓1張,箭壺1袋,用以追擊敵人時候使用。
講清楚了自己想要的訓練計劃,竹內久盛雖然對其中的很多安排表示不太理解,但是也宣告會盡力為秀家進行訓練。
這樣一來,這隻部隊也就萬事俱備,只欠命名了。
於是在眾人的關注之下,秀家在紙張上寫下了三個字“長生軍”,意思與歷史上的長生軍一樣,因為部隊永遠會進行補充,兵員永遠保持不變好似長生一般。
同時秀家也畫出了他們的轉述的旗指物和備隊陣旗,乃是一面白地黑紋的鳥居圖桉,意思是他們將是秀家在蝦夷地的衛道者。
之所以不使用五七桐紋的原因是這個旗指物太過明顯,再加上人數這麼龐大的一隻精銳軍卒,很容易被東北大名察覺。
同樣的,因為他們今後將會主要在蝦夷地作戰,因此秀家將他們的具足和內部的戰襖都將會使用白色作為主色調,配上少量的黑色裝飾。
秀家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內就將這些事情議定是因為瀨戶家正江戶在2月中旬出發前往蝦夷。
秀家從12月底開始直至1月底都將會待在聚樂第不能返回岡山,在加上這些事兒都需要準備,秀家必須要提前吩咐下去。
也幾乎就在這時,秀家突然想到了一個身份、忠誠和能力都非常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