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豆雖然碳水依舊不足,可以對於當時物質緊缺時代的人們而言,他們很難從其他食物攝取到這些必不可少的營養,而土豆一種植物就完美的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或許土豆確實缺乏維生素a,但是歐洲人普遍喝奶,而牛奶中富含維生素a與土豆進行了完美的營養互補。
這也是為什麼土豆在接下來的數百年中,被世界各地如此推崇的原因。
你現在去翻找中外文獻,歐洲對於番薯的記錄寥寥數筆,從來都沒有重視起來,反而番薯的記錄在中國比比皆是。
我們不否認番薯在大災之年確實有使人活命的“恩德”,但是從植物學和營養學角度上來說,番薯的種植的價效比是遠遠不如土豆和玉米的。
事實上秀家在蝦夷開拓受阻的時候,就想過從大名和呂宋引進美洲的玉米和土豆,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引進番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番薯並不耐寒。
而土豆就具有其不具有的適應性優勢,土豆除了鹽鹼地外的所有型別土壤中生存,包括沙地。
能從容應對低至5c高至30c的日均溫度,而且對水量的需求也很少,完美契合了像蝦夷和西伯利亞等地區的種植環境。
想要在北海道這樣的環境種植下來,只能平地種一年兩季的土豆,在山上種植一年一季的玉米是最近畿實惠的。
而秀家堅持要開拓琉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透過琉球這個跳板,去大明雲南、廣西尋找玉米和土豆。
只是秀家沒有想到,土豆來的如此容易,居然已經透過某種方式被引入琉球王室,作為觀賞植物被種植了下來。
接下來幾日,秀家都在細心的栽培著土豆,畢竟龜井茲矩從琉球帶回來的土豆草本極少,只有兩株。
而秀家想要在蝦夷地區廣泛種植,就需要趁著這段時間儘快擴大種薯的數量。
其實土豆種植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催芽,催芽的方式有很多,現在岡山的氣溫剛剛好可以放在溫暖陰暗潮溼的地方進行催芽。
對於秀家的岡山城而言,院落中的水庭的邊的土地就非常適合,在其上蓋上遮陽的藺草頂棚阻隔陽光,在藺草上噴灑一定量的水即可。
但是如果到了蝦夷地,種植的時間視窗非常短,催芽需要在栽種前20天開始準備,種植第一季土豆的時候蝦夷的溫度才剛剛高過零度,冰雪還在融化,土豆並不適合在野外催芽。
這就需要在現在種植甜菜的暖棚中利用育苗床進行催芽,不周與秀家相似,將土豆置於地上,藺草鋪設在其上,噴灑少量水分。
大約過10天左右,土豆會長出大牙,這個時候土豆的牙還很脆弱,需要在陽光下曬芽3~5天,絕對不能久了,曬久了土豆蒙在地底深處會導致土豆的晚疫病。
待土豆發芽稍稍長大之後,以1~2個芽孢為單位就可以進行切塊,切記莖快不能太小,因為需要在前期給土豆提供營養。
剛切塊的土豆莖快需要馬上沾染草木灰,一來是防止土豆水分流失,而來是保護傷口幫助其快速癒合。
以上就是催芽的全部過程,催芽結束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了,土豆的種植方式非常簡單,只需要將他們放置於30cm左右土層之中即可。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種植前的翻地時候,一邊翻地一遍散播草木灰,因為土豆是喜鉀肥植物,鉀肥越高也能幫助土豆低於早疫病的發生。
之後只需要定期清楚雜草,適量的施肥和灑水即可,幾乎就是半托管的狀態了。
以上的種植方法秀家在後世的學農中記憶深刻,是經歷了數百年人類探索和發現之後確立最適宜的方法。
當然催熟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赤黴素,不過這不是秀家現在這個時代可以獲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