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活動有點像是中國古代中秋和西方萬聖節的結合,但是不要懷疑,這些習俗是日本上千年前久已經傳下來的習慣。
在這麼重要的日子,即便是身為大名的秀家也不能免俗,帶著自己的妻子妾室們在新落成的岡山城舉行夜宴。
而在後世看來感覺特別滑稽的一幕是,殿內的一群年長者對於一位姍姍來遲的13歲小娃娃行主臣大禮,無不敢有絲毫的不尊敬。
時間待到8月底,阿初在岡山城下町東山館誕下一位女孩,被秀家取名葶葶。
時間來到九月,南征琉球的龜井茲矩終於返航,出發事實大小船舶近百艘,攜甲4000眾。
回來時居然還帶回來了好5/6艘300料左右的福船,只是返回的軍士比出發時少了好多,有近半之眾留在了那裡。
在聽聞龜井茲矩返回的訊息後,秀家第一時間召見了他,向他詢問琉球的第一手情況。
龜井茲矩聽聞秀家詢問琉球的事兒,興頭就上來了,向秀家濤濤不絕的介紹起來“殿下對琉球的情況還是高估了,他們北邊諸島根本沒有什麼守備力量,一個大隊就能攻破他們的守備。
也就是他們的本島琉球勢力大一些,我在琉球東部登岸,當日就趁著他們準備不足攻破了東部重鎮勝連城。
要說這琉球的城池與我們還真是不同,小小的琉球國內的城池居然多用石垣壘砌而成,城堡借山勢而起,類似我們的平山城。
但是他們在山勢之上用石塊壘起2~3丈高的城牆,城牆幾乎與地垂直根本不好蟻附攀城,如果我們不是藉機奪城,恐怕還真不好拿下這種城池。
最為關鍵的是這種石制的城牆,即便是將小金炮和大金炮從船上挪下來轟擊,也難以破其壁,我們在接下里的圍攻中城和首裡城時吃了很多的虧。”
秀家聽到此言好奇的問道:“既然不好蟻附攻城,又不好用炮轟擊,那你們又是怎麼奪下這些城池的呢?”
誰知龜井茲矩痛心疾首的說道“有什麼辦法,完全沒有辦法啊殿下!也不知他們用什麼方法修築了這種城牆如此肩負,這種石垣城牆非天塌地陷不可奪。
中村城城小也就罷了,我們利用梯子搭建在城牆之上翻城而入與敵廝殺,而首裡城城垣高達,梯子掛不上去,人員根本等不上城,我們只能改功為圍。
最後還是依靠在首裡城外擊潰了他們全國聚集起來的3000援兵,震懾住了琉球君主,這才使讓首裡開城的。”
雖然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日本的攻城方多實用懸索蟻附等方式登城,很少有看到搭梯子攀城的情況,但是實際上這是影視作品的謬誤。
對於一般的柵欄+土垣小城,蟻附和懸索確實是最經濟實惠的攻城方式,這一點與明國攻擊陸地上的營寨差不多。
在加上戰國中期以前,日本個家的城池多是依山而建的山城,山體兩側都是數十米的斜坡,梯子根本搭不了這麼長,反而懸索和蟻附更加現實一些。
後來隨著平山城和平城的逐漸增多,平地而起的土垣石垣陡峭程度更勝山勢,而高度大大減少,這就使得被日本人拋棄戰爭長河數百年的梯子再次被重視起來。
於是從安土桃山時代開始,日本的攻城戰中梯子的出現頻次愈加頻繁,待到大坂之陣之時更是成了攻城部隊的標配。
但是這個時候發展攻城梯已經晚了,剛剛發展20年的攻城梯並沒有向大海對岸那般一樣特異化,不過是普通建築時候的梯子加高一些罷了。
這就使得這些攻城梯在面對大坂城水堀和城牆事實顯得有些滑稽,甚至都不能牢固的懸掛在城牆石牆之上。
20年後的大坂之陣尚且如此,更別說現在的日本軍隊根本沒有重視攻城梯這種道具。
但是琉球王國的城與大名和日本都是不同的,更類似於歐洲的山堡,也就是依託山勢修築獨立於城池僅僅保衛領主的城堡。
這些城堡向日本山城一樣會依託山勢修築好幾圈城牆,但是每一圈城牆是向歐洲這樣的,矗立在山體之上的牆體。並不像日本那樣,依託山勢平整土地,在土垣之外壘砌石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