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九十章 壬辰倭亂(23)戰後反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章 壬辰倭亂(23)戰後反應 (1 / 3)

小西行長抵達黃州,正好看到駐守在這裡的島津豐久等人在狼狽的準備退走,他向他們詢問情況,這才知道了豐臣秀勝早在前前兩日就奔逃南下的訊息。

而他們這些九州大名正是被豐臣秀勝扔下的,直到昨天去鳳山通報情況,才知道了自己總大將已經逃跑,鳳山落入朝鮮義兵手中的訊息。

聽到這個訊息的小西行長對著南方隔空罵道“混蛋,棄我等不顧,虎舅豈有犬甥乎?”

其他如松浦鎮信,宗義智,島津豐久等大名對豐臣秀勝也很有意見,不過鬆浦鎮信更多的是對劫後餘生的感嘆“還好沒有死守平壤,原來後已無援軍矣。”

小西行長等人從平壤夜逃已經的後半夜了,逃到黃州天色已經露白,全軍上下早已非常疲憊。

見到小西行長等人飢寒交迫的模樣,島津豐久等大名也暫緩了南下的程序,讓士兵分一些粥食給第一軍團計程車兵吃,好讓他們恢復一些體力。

許多士兵經歷了後半夜的驚魂,如今早已經疲憊不堪,很多潰兵一路上都遇到了朝鮮官員帶領的小股義兵的騷擾,好不容易回到友軍的防區,紛紛卸下防備當頭就睡。

可是眼下小西行長他們不敢休息,因為明軍與他們只有一道大同江的阻隔,半日即可抵達黃州。

沒有辦法他們只能叫醒剛剛睡著計程車卒,拖著疲憊的身軀,跟在島津豐久等人身後,向南方京畿道方向且戰且退。

事實上小西行長他們是多慮了,李如松之所以能在有外蒙古諸部協助叛軍的情況下依舊能收復寧夏,就是因為他作戰非常穩健。

前幾日拖延進攻平壤,直到火炮齊備之後再進攻就是這個原因。

21日黎明,李如松在平壤城內展開軍議,下屬帶來幾個抓獲的來不及逃走的日兵,李如鬆透過向他詢問日軍的軍力部署情況。

“倭賊精兵現在何處?爾等兵備主力何在?咸鏡道有兵何許?”

那明日本兵答道“咸鏡道。江原道原有兩個軍團,有兵3萬左右,聽聞前不久加藤大隅守已經帶著兵勢及朝鮮兩位王子返回名護屋,如今兩道合計應該有兵1.5萬眾罷了。

不過聽聞咸鏡道不服朝鮮統治,我等北上之時百姓皆提壺攜漿相迎,那邊的大人又組織順民從軍,得兵又2萬矣。我等城內的朝鮮兵解釋效彷咸鏡道豐春家之策組建的。

不過具體那一道兵多,哪一道兵少並非我所知者。”

從這人的答話來看,應該不是一個無名小卒,對於朝鮮的情況和日軍兵力的部署情況知道的還是頗多的。

但是他具體瞭解的也不是很多,比如加藤清正已經在前不久從名護屋返回咸鏡道的事兒他就不知道,無形之中也隱藏了咸鏡道日軍的真實兵力。

然而他的話揭露了朝鮮的痛處,儘管朝鮮上下都很清楚,咸鏡道確實已經不服王化,但是作為朝鮮官員的李鎰依舊出言駁斥。

“你胡說,咸鏡道淪喪倭手,我方順和、臨海兩位王子被迫南渡劫皆非自願,所謂從賊逆兵,皆是倭賊以家卷相脅,無奈從倭罷了。天兵一到,百姓必然夾道歡迎。”

那名被俘的倭寇也不敢反駁李鎰,只能一直點頭說是,至於之後王京的兵力部署情況,卻是被噎了回去。

儘管李鎰反駁了日本俘虜的話,但是李如松依舊眼神如炬,他在思考如何對咸鏡道進行處置。

朝鮮半島的地形南北長而東西短,基本上依照中間的山脈分割為東西八道。

東西方向沒有足夠的緩衝,若是沿著西部一路南下直取王京,或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但是若是邊上的咸鏡道有大鼓日兵駐紮,那麼自己很有可能會面對後路被斷的情況。

李如松用帶著恐嚇的語氣問這個日本人道“我率十五萬眾直向漢陽,此後又有10萬眾兵馬,渠能當我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