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大內親綱,見過豐臣參議大人。”打頭一人被待到了吾妻城本陣內,面向秀次行禮示意,卻發現此刻坐在主座上的是另一位年輕人。
當然他很快反應了過來,再次向秀家示意“這位.這位應該是豐臣大納言殿吧。”
秀家微微點了點頭,並不準備答話,把這次議和的話語權交給豐臣秀次。
豐臣秀次也不會輕易親自說話,因此代為答話的是豐臣秀次的家老熊谷直之“來將所來何事?”
熊谷直之本來是若狹武田氏家臣,後來成為丹羽長秀麾下若狹眾筆頭之一,丹羽長秀死後出仕秀吉,後來被秀吉安排給了剛剛轉封越前的豐臣秀次。
這人還是頗具能力的,歷史上豐臣秀次的多次大戰他都是秀次的先陣統兵大將,是作為先鋒使用的。
後來隨著豐臣秀次被秀吉清算,他作為家老之一也被要求切腹。
“在下是替城內的將士來向殿下請降的,聽聞殿下在巖代多地執行十抽一流放蝦夷的政策,城內將士多有恐懼。
殿下若能保證我等生命安全,及不會被流放蝦夷,那麼我等願意開城投降。”
聽到大內親綱帶來的條件,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坐在主位的秀家,等待他的答覆,而秀家則看向了坐在自己下手的豐臣秀次,那個意思很明確了,要讓秀次給答案。
秀次其實對於秀家與秀吉當初商量的流放蝦夷的懲戒條件並不是很在意,他只是想要依靠這次奧羽之戰給自己賺取更多的名望。
只是這次保原城開城的時機太過湊巧,秀家在這邊多少會分自己一些功勞,若是自己拒絕了條件,並在自己的指揮下依靠禮攻拿下保原城,那麼功勞自然是為其自己所有了。
關鍵是他有這個自信,憑藉豐臣旗本絕對可以拿下保原城。
心中雖然已經有了答案,但是這裡畢竟是中川清秀的領地,他裝模作樣的向中川清秀詢問道“攝津守,對於保原城的提議你有什麼建議嗎?”
接過秀次遞過來的問題,中川清秀看向大內親綱問道“只要保全性命並保證不會流放蝦夷,保原城上下便開城那嗎?即便是你們其中的部分人要被驅逐出本領也願意接受嗎?”
大內定綱聽到中川清秀的回答愣了一下,隨即有些苦笑著說道“大人,中島大人是願意在殿下麾下任事的,我等皆是蘆名和二階堂舊臣,被伊達家拋棄在這裡,您要將我們驅逐,我們又能去哪兒呢?”
大內定綱的意思很明確了,你給我一個容身之所就行,知行全部由伱來定,我們便選擇投降。
對於中川清秀來說,這個提議其實可以接受,畢竟他從攝津轉封大和,又從大和三河,又從三河轉封巖代,知行雖然越來越多,但是核心的家臣還是自己在攝津4萬石時候的那群人。
大和和三河本地的武士,願意跟隨他轉封的很少,來到新的巖代領,想要更好的掌握領地,好好利用本地豪族是必不可少的。
再說了人家的條件也不過分,幾千石的安堵他還是給的起的。
他看向剛剛給自己遞來問題的豐臣秀次,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這個答案可不是豐臣秀次願意接受的,看到眾人的目光再次看向自己,他的臉色已經憋得通紅,好似自己拒絕就是與大多數人為敵似的。
秀家看出了豐臣秀次的窘迫,還是決定出手干預。
他對著大內親綱說道“你們幾個與那些一揆可不一樣,既然選擇在伊達信夫郡興風作浪,抗拒不臣,在巖代北部掠地攻城尤顯不足,還想要對二本松城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