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十三章 巖付城規劃(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 巖付城規劃(下) (2 / 3)

說著秀家便又拿出一幅圖紙,是石垣的橫切面圖,只見在整個石垣和夯土的底下被秀家等距離的插下了木樁,在夯土層之下還有橫向佈局的木樁,縱向和水平的木樁會用木釘連線。

整個木樁嵌入地底5米以上,夯土內還有3米,水平木樁以8米為長款在整個夯土層地步構造地基,這些縱向的地樁和水平面的樁木正是巖付城穩固的秘密所在。

整個夯土層地步插入嵌入地底的木樁就好似插入地底深處的地樁一樣,用以給整個夯土上建築承重。

靠近水堀一線的水平的木樁佈置的更加密集,幾乎是不留縫隙的沿著城池十字形排布,這些橫木會承載石垣的主要重量,一段嵌入夯土層與夯土的垂直木樁相連,一邊至少延伸至水堀內3米。

到時候水堀地步延伸的部分以及整個石垣主體部分都將壘砌在這幾個水平樁木之上。

由於石垣是梯形的,因此這裡還需要增加不同長度,階梯式的垂直的樁木嵌入地下,以增加水平方向的抗拉力。

而且因為他們是嵌入地下的或者靠近水源的,為了防止木材被腐壞,所用的必然是松木,因為松木密度大硬度高,在水中不易被腐蝕。

恰好秀家現在的封地離東北和蝦夷很近,蝦夷又是秀家的勢力範圍,擁有穩固的松木獲取方式。

若還是在原來的備前,秀家可不敢上這麼奢侈的築城工藝。

在石垣的轉交還要用到算木積承受石垣的邊角的受力。所謂算木積,類似於我們玩的層層疊積木的壘砌方式,相當於是將直角兩邊的受力穩定的傳達到腳步。

這些只是歷史上江戶時代修築城池石垣時候常見的技術手段,只是當下還沒有成熟罷了,接下來秀家要拿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秀家抬頭看向長船貞親問道“我當你在國府臺、千葉築的陶器和磚石燒製爐都修好了嗎?”

這是秀家離開巖付前邊交代的事兒,長船貞親見秀家詢問,便開口說道“臣下不知在國府臺設定看了磚石、陶器燒製的工坊,臣下在下野的栃木、上野的館林也設定燒製的工坊。

而且不知是磚石、陶瓷工坊,在下總古河、和琦玉松山的鐵器坊都已經開始建設,在明年吉備工匠抵達前,可以基本完工。”

聽到長船貞親的彙報,秀家點了點頭,從懷中取出燒製瓷器和水泥製造的圖紙和說明交給長船貞親說道“陶器和磚石不用等備前制瓷的工匠來,制瓷的工藝我這裡也有,你挑選一些信得過的關東陶匠先在館林、栃木和國府臺燒製起來。

等第一爐窯出爐,挑選出次品按照我上面的說明混合製作城水泥,到時候將會作用到巖付城修築之中。

為了增加放水,加強石垣的張力,我要求在夯土和石垣之間,石垣和石垣之間用藺草像網一樣編制在一起,到時候再在石縫間澆上水泥,等水泥凝固之後石垣的堅固效能提高很大一程。”

說罷秀家還故作神秘的對著長船貞親說道“水泥製作時候,每道流程的工匠都必須錯開,互相不能有交集,水泥的配方你必須嚴格保密。”

隨後又對著戶川達安說道:“告訴砌水泥的工匠這是新的牆湖,顏色可能不一樣,湖牆之後要等他30日之後會堪比石塊一樣兼顧,這段時間每隔5日潑一遍水於上,但不要告訴他們這是水泥。”

兩人雖然沒有見過水泥,但是秀家此前超越時代的想法和措施確實一直帶著宇喜多家進步,因此當秀家說出要求保密和水泥的功效的時候,兩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兩人一口同聲的答應道:“御命”

商量完了巖付城修築的問題,秀家又把目游標準了荒川的整修上。

“上次說離開的時候說要開始準備下總、武藏、琦玉三國河道的整修工程對吧,方案出來了嗎?這次趁著巖付城修築要排幹水沼,同時要重新打下地樁,夯實土地,擴建面積等情況,索性直接將荒川的河道整治了吧。”

這個時候的荒川可不是後世衛星地圖上看都的利根川的一條支流,這個時候荒川起於秩父郡深山出,橫跨整個原武藏領國,經武藏東部流入江戶灣,可是不折不扣的琦玉、武藏兩國的母親河。

而且因為現在的荒川還是原始河流,武藏東部、北部並不是北條家的核心領地,因此荒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整治,事實上直到江戶幕府時期荒川依舊連年氾濫,不然江戶幕府會不會想辦法分流荒川的水流了。

當時正是氾濫的荒川給江戶下游帶去了充足的泥沙,千百年衝擊之下才有了這麼肥沃的江戶平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