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家在宇都宮城帶到了5月底,看著自己領內的局勢逐漸趨於穩定,隨即便帶著自己的侍從隊和旗本眾,近1000人隨著左竹義宣的3000人北上,至郡山館停下。
在這裡秀家遇到了小笠原秀貞留在這裡的重臣本多重次,他是當時秀貞立藩信濃的時候,德川家康送給小笠原秀貞的家老。
他不僅是德川家的奉行,更是一位作戰勇勐的武將,即便是放眼天下依舊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武士。
可是出生於享祿2年(1529年)的他如今卻已經是60歲的高齡的,歷史上的他死於1596年,如今已經可以從他的外在明顯的看出疲態。
“豐臣右大將”見到秀家到來,本多重次向秀家行禮表示尊重,隨即說道“主公此前就曾和我說過,殿下會從關東北上,讓我好生招待,我已經在城內準備了的餐食,還請您不要嫌棄簡陋。”
“這是哪裡的話,能在外領得到招待,已經是在下的榮幸了。”
這裡的郡山城並不是秀家給小笠原秀貞規劃的位置,而是位於西側的舊郡山城。
(詳情看此前地圖)
這裡的郡山城本來是二階堂家須賀川城的支城,因此城防和大小並不是很完善。
但是小笠原秀貞既然選定將郡山作為自己的本城,在帥軍北上的時候就將本多重次留在了這裡,讓他代為開始領內的刀狩、檢地事宜。
築城的事兒不急,總要等摸清楚領內的人口和經濟實力再開始不是?
而小笠原秀貞麾下,真正能說道精通此道的,恐怕只有德川三奉行之一的本多重次了吧。
發現秀家的目光向東側的阿武隈川方向望去,本多重次也看向東方說道“殿下當真是給我家主公選了一處好地方啊......
正所謂依山傍水,坐擁陸奧街道,同時兼顧左右。在這裡築城確實整個巖代最合適的地方了吧。
只是這裡乃是平地,想要在平地起城,殿下可是給我們家出了個不小的難題啊....”
“作左衛門大人”秀家喚出本多重次的通稱,對著他說道“你應該也看出巖代的潛力了吧。”
秀家說罷看向左右繼續說道“別說甲信了,就算是駿遠三也沒有這麼大片的平原吧,若是巖代發展得力,這麼大片領土頂遠江、三河兩國不過分吧?”
本多重次點了點頭表示對秀家推測的認可,但是又搖了搖頭說道“差點被殿下帶偏了,這裡可是巖代啊,可沒有東海那般的氣候和人力。
稻種一年一熟已是恩賜了,且民力終有盡時,能有個30萬已經是天賜了。”
不得不說,本多重次不愧德川三奉行的稱呼,僅僅是在巖代粗粗過了一遍,編隊巖代的實際情況估計差別不大。
巖代在太閣檢地之後,確實檢出了31萬石的知行領,直到關原前後,這塊領地的知行也只有35萬石左右,而限制其發展的正是氣候和人口增長。
“30萬石....難道不比松坂侍從在信濃的知行要廣大嗎?”
“再說了,信濃那塊地的商貿可比不上這裡,陸奧街道穿城而過,這裡可是聯通南北的重要地區啊。”
聽著秀家的解釋,本多重次笑著對秀家說道“殿下當初就是這樣勸說我家主公動心的吧。”
秀家該怎麼證明自己雖然勸了小笠原秀貞,但是他當初是拒絕我的呢?
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