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雖然轉封下總表高只有2.5萬石,看似還少了3000知行,但是在扣掉今城和渡邊之後,土居清良的知行實際上還多了6000石。
而且在拋下今城、渡邊兩家之後,土居家麾下的家族知行沒有超過3000石的存在了,家臣知行比例也相對更加合理,他有機會將以上三家家臣化。
因此,總的來說,土居清良對於秀家此刻的安排是比較滿意的。
“遠藤秀清受封下總猿島郡3600石,為弓田城代,遠藤俊通受封下總千葉郡4200石,准許在領內設定一座藩陣。”
是不是很難理解,為什麼3600石還能成為成代?
不要看遠藤這個苗字很陌生,這兩個遠藤可都是浮田氏之後,算是秀家的遠房親戚,只不過後來改了苗字罷了,在宇喜多家親族凋零的當下,也是被劃入一門眾之列的存在。
所以遠藤秀清才有這個資格,以3600石的大身旗本的身份,成為一城城代。
“野田弘朝受封下總葛飾郡7500石,為古河城代。”
古河城的地理位置太過特殊,乃是連線琦玉、上野、下野的關鍵位置,這裡必須要交給一個秀家信得過的人看守。
不過也因為古河城背後因此的政治韻味,秀家不好直接將他封賞給自己的家臣,因此最後得封古河的是此次古河足利氏僅有的家老野田朝弘。
野田弘朝就是此前帶著足利氏姬來找秀家的古河足利家家老,原本的知行只有1370石,因為待足利氏姬有功,也因為他是唯一合適的人選,被秀家加封了6000石並任命為古河城代。
“今日未列席秋上久家受封下總相馬郡1.75萬石,幾分3500石,為松崎城主。”
“太田資正受封猿島郡3200石,葛飾郡6000萬石,琦玉國琦玉郡1萬石,受封關宿城主,琦玉國內不得設定藩陣。”
至此秀家關於常陸、上總、下總三國的封賞正式結束,常陸捏了5萬石,今後是要封給自己兒子的知行。
在上總捏了8.75萬石,其中5萬石打算給一個兒子,剩下的3.75萬石為自己直轄,會被封給有功的將士。
下總還領內的是香取郡全領6.1萬石,這裡的5萬石秀家一樣打算封給一個兒子。
除此之外下總、相馬、葛飾,猿島,千葉還有些零散的土地加起來有4萬石左右,都將會被秀家化為藏入。
對於太田資正秀家是有些愧疚的,本來答應會讓他返回武藏,甚至最初打算將江戶城給他,畢竟現在江戶那個地方屬於豐島郡與荏原交界處,正是一片鹽鹼灘塗,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
什麼?你說這裡可以發展商貿?相模鎌倉一直到橫浜一線、下總千葉、上總市原是假的嗎?為什麼要頂著江戶不放?僅僅是因為這裡是後來德川幕府的本城,現在日本的都城嗎?
我承認江戶城確實有不錯的地理位置,但是在隅田川、荒川沒有改道修繕的當下,這塊地區就是一片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鹽鹼地。
縱使有水網流經,大部分地區依舊是旱田,畢竟鹽鹼地不是澆水就能改善的。
江戶城之所以被德川家康選為本城,很大的原因就是這裡是江戶灣的中心,適合發展商貿。
同時因為大量的鹽鹼地,在這裡修城不會侵佔良田面積。既然不會影響良田,不會有損德川家的動員實力,甚至德川家可以依靠商貿增進實力,又有什麼理由不選擇在這裡築城呢?
但是江戶城一直存在一個弊端,因為上游水流不足引起海水倒灌的原因,這裡的飲用水一直是一個問題,這種地方就算是挖井舀上來的也是鹹水。
城池的目的是迎來守備的,如果不解決引水的問題,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城。
在這裡築城的德川家康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為了解決引水問題不得不對上游水道進行改造,但是直到德川家定時期才使得荒川改道,更是氾濫了一大片地區,形成了現如今侵佔隅田川河道的荒川。
這麼大的工程是集合了天下大名之力才完成的,與此同時德川家康了開始填海工程,利用石塊拓展土地的邊界,再在上面覆蓋土地,以此來不斷向外拓展海水倒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