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開始上野領的分配。”秀家不理會下面的竊竊私語,他不繼續分配尹予自然是有自己的原因,沒必要和家臣交代,待回到岡山完成留守家臣的轉封安置工作之後,他們自然會明白秀家的想法。
“小幡信定領多胡郡1萬石及甘樂郡1萬石,受領為白倉城主,由於甘樂郡內並未保留城池,准許再廢除甘樂郡內留有2座藩陣。”
“白倉重高受封甘樂郡南5200石領,准許在廢除後保留1座藩陣,尋常時期需前來巖付城參勤。”
“小河原信盛轉封綠野郡南6800石領,准許在廢除後保留1座藩陣,尋常時期需前來巖付城參勤。”
“由良貞繁轉封山田郡桐生地方1.5萬石,准許在廢除後保留3座藩陣,尋常時期需前來巖付城參勤。”
“安中久繁,受封碓冰郡2800石,不保留藩陣,尋常時期需前來巖付城參勤。”
“長尾顯長,轉封山田郡1300石,領內不留藩陣,直接來巖付城參勤。長尾輝景轉封綠野郡1000石,領內不留藩陣,直接來巖付城參勤。”
長尾輝景是白井長尾家的家主,本來的領地位於群馬郡中部白井城(現澀川市南部吾妻川與利根川匯流喇叭口處)。
由於此前屬於北條氏的緣故參與了小田原籠城,根據秀吉的要求,所有參與小田原籠城的家族全部改易流放,但是秀家念在他們本就是關東豪族,對關東熟悉的份上大部分被秀家接收。
當然想要他們回到本領是不可能的了,不僅僅是因為現如今白川屬於真田領,就算這裡是秀家的領地,秀家都一定會對他們進行挪窩減封。
他們本就是逆臣的身份,給予一定的知行已經是看在他們是土著的面子上,希望他們在自己麾下為自己效力,幫助自己掌握關東了。
還想要恢復本領?簡直是痴人說夢。
他們確實是上野土著,比較熟悉上野,將他們依舊封在上野就已經足以達到效果了,將他們轉封到新領則是防止他們在舊領憑藉原來的關係搞事情。
長尾顯長也是這個緣故,他本身由良國繁的弟弟,與兄長由良國繁一道參與了小田原籠城,戰後被貶為平民(浪人)。
由良國繁的兒子貞繁,因為成田氏長和奶奶妙印尼的緣故,早早的投效在秀家麾下,也因此由良家才被被准許保留知行。
但是其母親還是不願意見到她另一個兒子長尾顯長流浪,因此懇求秀家收留長尾顯長,長尾顯長如今是足利長尾家家主,掛著這個名頭還是挺唬人的。
秀家本就有收留關東武家的意思,因此也順水推舟將其封在由良家邊上同屬山田郡內。
他之所以保留的知行比長尾輝景多,一來是他本來的知行就在長尾輝景之上,而來他屬於抗拒不從後被抓到小田原城幽禁,被迫參與小田原城籠城的存在。
只是至此再也沒有白井·長尾家和足利·長尾家了,取而代之的是綠野長尾家和山田長尾家,甚至可能因為他們沒有本城的緣故,最終泯然眾人矣,以就封的村名為苗字改名。
說道妙印尼,這人也是個傳奇出生於永正11年(1514年)的她,直到文祿3年11月6日(1594年12月17日)才去世。
他是由良成繁之妻,見證了由良家的強盛,後來因為北條氏來襲,由見證兩個兒子由良國繁和長尾顯長的落敗。
在僅有孫子由良貞繁尚且年幼的當下,他如當年今川家的壽桂尼一樣,照顧著貞繁,維持著由良家在上野的存在。
“高山定勝就封綠野郡高山城3000石,准許在領內修築藩陣,尋常時需前往在巖付城參勤。”
高山定勝是高山滿重之子,高山滿重之前也在小田原參陣,當秀家抵達高山城的時候是留守的高山家家老中沢久吉出城請降的。
秀家直接讓高山滿重隱退,他尚且年幼的兒子元服取名高山定勝繼承家督,原本的知行准許保留。
高山家本來的知行是680貫文,換算成城知行大約是2700~3100石,秀家直接取整給予了3000石領。
與他情況一一致的還有上面的安中久繁,最終被秀家保留了大部分知行,並從碓冰郡安中城挪到了偏遠挪地方,由於不滿3000石知行線,便不被准許在領內修築藩陣。
像這種情況整個關東還有很多,之後就不會一一介紹了,總之看到1000石出頭的幾個武家,名字又叔叔本地土著的,都是秀家收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