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前田利家,接下來理所應當是與其同功的上杉景勝,不過說道這裡的時候,秀吉伸手製止了淺野長政繼續宣讀下去。
先對著上杉景勝問道“你麾下的本莊繁長違令進攻莊內領的事兒,已經被羽奧大名揭發了(指的是最上義光),我身為關白必須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尹達家違反了惣無事令就懲處了,把你就放過了。
不過念在你關東之戰中奮戰的緣故,便功過相抵吧,莊內正式確認為你的領地,但是信濃高井郡西部及水內郡南部,川中島地區6萬石我必須要將其收回以示懲戒。
你若是有什麼不服氣的,可以在這裡說出來。”
秀家發現秀吉的算術可能真的不太好,莊內還沒有進行檢地,如今的表高在8萬石左右,那裡可是一望無際的平原,1591年檢地之後確認莊內知行為14萬石,一個小國的知行大小了。
就算是以現在本領8萬石來推算,也算是給予了2萬石的加封,就這還叫功過相抵?
前有豐臣秀次,現有上杉景勝,你秀吉的數學和語文總有一門不及格吧?
秀家心裡在吐糟著秀吉的算術和語文,那邊上杉景勝卻沒有這麼多怨言,微微側身認可了秀吉這樣的處理。
在上杉景勝之後,是小笠原秀貞的安排,他被封在巖代國除了尹達和信夫兩郡的大部,也就是白河郡、石川郡、巖瀬郡、田村郡、安達郡、安積郡。
這個時候還沒有進行奧羽仕置及檢地工作,因此淺野長政並沒有報出他的知行,不過也可以看出這是按照22萬石的標準進行分封的。
秀家知道後世的資料,以上6郡在太閣檢地之後的資料是31萬石,關原前達到34萬石。
秀吉為了體現對秀貞的重視,特別賜予了其豐臣朝臣的姓氏,並且准許其在外使用本姓。
這裡和秀家、秀次的安排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實際上是有很大差別的。
秀家和秀次現在的稱呼分別是羽柴豐臣朝臣右大將秀家和羽柴豐臣朝臣參議秀次,這是官方的稱呼,不過在外面大家習慣於直接稱呼他們為豐臣秀家或者豐臣秀次。
而秀貞的全稱將是羽柴小笠原豐臣朝臣侍從秀貞,允許他在外面可以自稱豐臣秀貞,外面的人也可以這麼稱呼他,但是在大部分外人今後一般還是會稱呼其為小笠原秀貞。
綜合來說,秀家和秀次兩人是完全是羽柴豐臣家裡人,你若是叫秀家和秀次什麼宇喜多、三好這兩個苗字,豐臣秀吉會直接來找你麻煩。
秀貞相當於一個外面認養的養子,大家如果對他表示尊重,可以稱呼他為羽柴侍從,再尊敬一點抬高一點會稱呼他為豐臣侍從,但是在很多時候私底下稱呼小笠原秀貞也未嘗不可。
秀家後世就覺得日本的這些名諱稱呼很搞腦子,真到了今後自己掌權的時候他一定會統一稱謂。
眾人對秀吉口中的巖代有些疑惑,秀吉索性直接藉著秀家的話解釋說的“我觀察奧羽兩國土地不小,分國卻只有兩國,實在是不利於大名門治理領地。因此我決定對奧羽兩國重新分國。”
說罷便讓石田三成去除一幅早就繪製好的大地圖掛在自己身後,其中每個分郡都畫的非常清楚。
他指著地圖繼續說道“白河郡、石川郡、石川郡、巖瀬郡、田村郡、安達郡、安積郡、信夫郡、尹達郡劃分為巖代國。
會津郡、只見郡、大沼郡、河沼郡、取麻郡分為會津國,其中只見郡是從會津郡中分出來的西部一塊。
宇多郡、標葉郡、行方郡、楢葉郡、磐前郡、磐城郡、菊多郡分為磐城國。
會津與巖代大致以安達太良山和鐮房山為分界劃分,巖代和磐城大致以阿武隈山脈為界進行劃分。”
會津國此時的表高在20萬石左右,後世檢地之後確認知行為27萬石,巖代國此時的表高在35萬石,經過檢地之後確認知行46萬石,磐城此刻知行為13萬石,經過檢地後確認知行為18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