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並沒有提及戰後會對詮家給予什麼賞賜,詮家也沒有就此事詢問秀家。
這就是“桀驁老實人”性格的好處了,他們覺得值得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提前去談條件,去誘惑他們,他們普遍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會被人看到,對方會給出合適的封賞。
其實秀家早就想要了對詮家封賞的內容,宇喜多詮家戰後將會得到合計約30萬石的封賞,但是秀家會強行將其分為大小兩家。
嫡子宇喜多重行將會繼承大頭,其本領不是18萬石的贊岐就是18萬石的阿波。
而長子,津川平四郎勝家將會受封10萬石的小領,或是但馬,或是石見等國。
雖然秀家更囑意讓那個跟著自己從蝦夷打到最後的那個侄子繼承大領,但是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這是秀家也不能改變的事實。
秀家還有意讓其恢復宇喜多本姓,但是這些依舊是不能在現在去和詮家談的。儘管現在談會更加激發津川平四郎的戰鬥意志。
但是現在的秀家身份還不足夠去和宇喜多詮家談分家的事兒,只有等天下安定之後再去和他談,才更加合適。
宇喜多詮家心滿意足的走了,在他看來秀家將兒子交給他還給她補足的軍隊,說到底秀家還是信任器重他這個堂兄的。
但是事實上在宇喜多詮家走後,秀家立馬就召見了家老龜井茲矩,讓其代為統領包括武藏備在內,以及增補給詮家的蝦夷兵番隊。
根據計劃,秀家將會在江戶修整1日之後再行上洛,趁著這段時間秀家需要向幾個家老們瞭解軍備的準備情況。
雖然身為統籌的藤堂高虎在出陣之前就已經向秀家交代完一遍了,但是他此時此刻已經作為副將過碓冰垰入信濃而去了,對於現在的情況自然需要另外再找人瞭解。
最先被召見的是頴娃久虎,他是樞密院主使,負責豐春家軍略佈置和總籌軍備調集的工作。甚至很多事兒藤堂高虎瞭解的都沒有他詳細。
大方略上面的事兒秀家不需要再瞭解了,秀家最關心的是鐵炮彈丸、火藥以及火炮的準備情況。
“佐渡那邊因為走中山道,所以只拉走了12門小金炮,這相當於一個火炮營的火炮數量。
目前陸炮上還有載輪6磅小金炮36門,12磅大金炮9門,18磅神威大炮2門。
大金炮需要2匹馬才能拉動,神威炮需要4匹戰馬拉動。相關的彈藥、馬匹、火藥我都已準備齊當,足以發射百發使用。”
秀家對於頴娃久虎的準備還是比較滿意的,陸上火炮和船炮的主體鍛造一樣,但是炮架卻是不一樣的。
在這個時代鑄炮只有可能一體鑄造,沒有分段式鑄造的概念,陸炮帶輪的炮架要在鑄模的時候就安排好。
將海軍的船炮上岸也不是不行,但是這樣的火炮上岸之後只能成為固定火炮,只能調解射擊佯角和左右角度,想要移動火炮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
而秀家計劃中的陸炮是在鑄炮階段帶著可以裝車輪炮架一體鑄造而成的青銅火炮,這樣一來鑄造起來就更加複雜了,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大炮鑄造如此緩慢的原因。
當然啦,這裡面也有為了應對朝鮮之戰,火炮優先補充海軍的原因存在。
“殿下,恕我直言,大金炮和小金炮也就罷了,神威炮太重根本不適合長途運輸。在關東也就罷了,有著殿下修築的石道,但是到了東海道德川領內那可都是土路,若是遇到下雨天恐怕火炮會深陷泥潭不能行路啊。”
“那就慢慢的走,有這些攻城利器在,我也不怕他一國一城的拔除。”
反正以現在日本的築城技術來說,12磅炮也足夠使用了,18磅炮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對付駿府、大坂這一點城池而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