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二十一章 東西合戰(一)戰前調略與初次交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一章 東西合戰(一)戰前調略與初次交鋒 (3 / 3)

外面的調略總歸只是戰爭外的行動,真正決定戰爭走向的還要看戰場上的生死。

德川家康直接動員了河內、山城、大和、近江等鄰國計程車卒,以石田三成為將,命其負責對伏見和大津兩城進行拔除。

在德川家康看來,石田三成能力還是有一些的。之前岡山城南下是因為岡山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若是現在連伏見、大津兩座平城都拿不下,石田三成可以回去抱娃娃了。

至於他自己則帶領播磨、丹波、丹後、因幡、但馬、攝津、和泉等國計程車卒在姬路集結,準備對岡山藩發動進攻。

他已經看到了擊破岡山藩的漏洞,那就是岡山和毛利兩家各自為戰,毛利輝元對是否出兵支援岡山城猶豫不決,他只願意提供軍糧和軍備的支援。

而岡山藩內可以動員的軍力全部加起來不過1.3萬人。這麼多人是不可能固守一座岡山城的,他可以定點一個個拔除備前的城砦,甚至可以透過薄弱的美作快速突襲備中,以切斷岡山藩受到賴在毛利家的軍備支援。

慶長八年(1603年)7月,在後世歷史上被稱為東西決戰的大戰開始在日本上演,東軍包括德川家康、豐臣秀利、細川忠興、豐臣秀勝等大名合計月22萬大軍,而東軍則以豐臣秀家掛帥,總兵力約為20萬人。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不論是誰走錯一步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在開戰之初,雙方都非常小心的試探。

石田三成領2萬餘人負責對伏見、大津展開拔城,與歷史上不同的是,由於茶茶的原因他並沒有去勸降城內的守將岡家利。

茶茶已經在大坂下令,要生擒岡家利之後參照石川五右衛門之故,將其烹殺在六條河原,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

所以從一開始,戰爭的雙方就投入了全力,一開始就將精銳的豐臣旗本投入戰鬥之中,而不是先用其他大名的從屬軍團去消耗城內的箭矢、鐵炮彈丸。

但是山城國內岡家利的軍團早已被秀家調換,那個名義上是守備的軍團實際上常年組織拒守山城國,是實質上的常備軍團,在加上山城各郡動員計程車兵,總兵力超過4000人都駐守在伏見城。

他甚至利用豐臣軍團集結動員的功夫在城外額外開挖了一圈城垣和土堀,類似與歷史上真田丸的操作。這個突出部可以吸引豐臣主力攻擊,但是同樣的他們在攻擊突出部的時候會受到三面火力的打擊。

石田三成對於岡家利駐守的伏見城還真的沒有好辦法,連續攻城15日,大坂那邊接連催促可是都未能攻入伏見城主體建築。

石田三成無奈,決定轉換策略,利用伏見城邊的宇治川水攻伏見城,依如歷史上他水攻忍城一樣。

但是別忘了伏見城二之丸及本丸修築在桃山之上,而不像忍城是地處低窪的地帶,在這裡水攻伏見城效果有多少真的得打上一個問號。

但是不管怎麼說,石田三成決定水攻伏見之後聲勢打的很大,動員近畿周圍各領的百姓齊聚伏見城下修築堤壩,並給予祿米和銅錢作為賞賜。

德川家康不能理解石田三成水攻的想法,但是他現在正受困於岡山城下,也沒有多少功夫去搭理石田三成。在得到石田三成60日內破城的許諾之後,接受了石田三成的攻城計劃。

德川家康顯然也沒有想到,秀家當初是怎麼修築的岡山城,居然依託山勢修築的這面巍峨挺拔,以至於自己所領的軍團攻城接連受阻。

由於依託岡山修築,地穴攻根本不現實,少一挖土就會鏟到岩石城,德川家康只能採用火攻的辦法,利用兵力的優勢在多出點火岡山城。

他的想法是這樣的,岡山城確實堅固,但是他是一座山城,山城在水源儲存上有著天然的劣勢。

即便在開戰之初岡山城內已經儲存了足夠的水源,但是隨著自己在各處點火,撲滅火勢需要用到水,等到城內水源耗盡之後,岡山城便可以不戰而降了。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