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與秀家對立的豐臣秀次,因為秀家一直在大坂的原因,他自己也不能返回岐阜。
而他的美濃與秀家的關東相比距離更近,返回的也更加迅速,他有更多的時間利用秀家離開的時間改變秀家在大坂的佈置。
而對於大坂城內的茶茶來說,他們本來就被秀家和秀次壓的喘不過氣來,正好可以藉著兩人離開的功夫調整一下。
回去之後的秀次又與天海會面,天海聽到秀家想要返回關東的提議之後認為這是削弱秀家的一個機會。
他建議秀次去找德川家康,讓其表態將會主動撤去之前議和時候為讓雙方安心而進駐大坂城的德川軍,以此來逼迫秀家也將自己的軍隊撤走。
這個時候的大坂城由於之前議和的原因,駐守城內、城外的軍勢一共有5000人左右。
其中1000名是秀家所帶領的以旗本眾為主體的關東軍團,還有800人是德川家康的軍勢,剩下的3000是由原七手組統領的豐臣御番眾。
其實秀家和德川的軍隊即便佔據著大坂城的幾個門依舊不擁有絕對的優勢,大坂城的主要守備力量依舊是七手組。
但是在秀次和很多人看來,正是秀家帶入城的那1000人給了秀家在大坂城評定上叫板的勇氣,若是將這隻部隊弄走,秀家的態度恐怕不會再這麼堅毅。
豐臣秀次遵照天海的建議去和德川家康會面了,並直接在之後的會議上發難表示“大坂城內豐臣家直轄本據,大名駐軍這是什麼意思?
當初是事急從權情有可原,如今議和已畢,天下已定,還請豐春及德川兩位殿下可以將駐軍撤回。”
秀家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但是在他還在斟酌這用詞的時候,當初與秀家一同帶兵入城主持議和的德川家康卻先一步表態道:“確實是這樣的,如今天下既已平定,大名家的軍勢再駐紮在大坂怎麼都說不過,在下今日評定結束之後便將他們都遣散了去。”
德川家康的表態讓秀次和茶茶都非常滿意,他們直接道“德川殿下才是使得天下安定的豐臣肱骨啊。”至於這話語中嘲諷的誰自然是不言自明的事兒。
德川家康配合撤兵,將大坂城的軍權交換給大坂方面,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秀家。
這樣的政治局勢改變讓秀家感覺很不舒服,又如之前眾大名撤兵一樣,用其他大名的行動來倒逼秀家行動。
這是妥妥的陽謀,若是秀家表態會一同撤走軍勢,那麼大坂方面順勢給出秀家一些名譽上的賞賜,卻將大坂城的城防接管到自己手中。
而秀家若是表態不接受這樣的要求,那麼秀家在外的名聲就會從維護豐臣家的大忠臣變為欺辱孤兒寡母的野心之臣。
日本戰國150年發生了這麼多下克上的事件,並不代表著大名和武士階級真的對這種行為習以為常。
階級本身就擁有著天然的自我防護性,他們很害怕那種突然的改變。身為上位者同樣害怕來自下面的下克上。
之前是因為戰國時代禮樂崩壞,誰手裡有實力誰說話,其他大名也沒有太多的餘力去插手別人家的內部事務,頂多是藉著機會侵佔一些領地罷了。
可現在是“天下承平”的桃山時代,是公武合體的豐臣關攝時代,誰要是敢於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必然會招致其他大名的不滿。
雖然以秀家的體量不一定會一起討伐秀家,但是正如中國歷史上晉、宋兩朝和永樂止之後的大名一樣,你還敢用“忠”這一武家的傳統道德約束下面的大名嗎?
到了那個時候還有多少約束力呢?
即便是篡位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在正式篡取曹魏朝廷之前依舊走了3年的流程,最主要的就是不斷的與門閥會談,以取得他們的支援,以增加自己的晉王朝的法理合法性。
到秀家這種程度的政治遊戲真的不是農民起義軍那種破罐子破摔,“老子不和你們完了”,返回關東直接起兵的幼稚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