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順著秀吉的思路盤算了一下,如果小早川隆景獲得肥後+薩摩兩郡的領地,那麼在講過檢地之後後其實際知行將會達到60萬石左右,大致相當於自己主家毛利家的8成。
如此一來秀吉將小早川家從毛利家分立出來的計劃就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倒是將毛利家越養越大了,難怪秀吉對肥後的知行如此糾結。
“那如果將小早川金吾轉封至筑前...”
秀家稍作思考,向秀吉提出了歷史上的方案,但是很快就自己將這個機會打消了。
畢竟筑前距離毛利是在太近,將小早川家分到筑前,實際上就等於讓豐前的大名承受了毛利家來自南北的壓力。
歷史上小早川隆景被秀吉強制從毛利剝離之後,其就經常從筑前返回備後三原城,繼續參與毛利家的事物,因此這個計劃顯然也不行。
如此看來,九州最適合安置小早川的肥前、肥後兩國的知行都是是未知數,而已經確定的領國都不足以安置下小早川這樣的龐然大物。
秀家看了看地圖又自顧自的說道:“而且如果不再肥後安置一個龐然大物,那麼將出水伊佐兩郡從島津家挖出來就沒有了意義,有薩摩山脈作為阻隔,這兩郡就成了飛地,島津家很容易就能收回。”
秀家的回答引來了秀吉和秀長的一致贊同,這也是兩人所頭疼的問題。
屋內又陷入一陣寂靜,過了片刻,秀家才指著地圖說道:“如果父親大人實在介意小早川殿下轉封肥後的話,將其安置在大隅和日向半國怎麼樣呢”
秀吉好奇的說道:“大隅和日向嗎?”
秀家點了點頭,指著寫有各郡知行的地圖確認道“大隅國17.5萬石,加上日向南部三郡19.1萬石,合計知行36.6萬石。
小早川殿下原領土佐和伊予合計27萬石,加封6萬石也算是在可控範圍內了吧。”
秀家以為自己給出的方案已經很完美了,但是豐臣秀長在一旁撲冷水道:“兄長已經答應了伊東佑義,將會將把他豐回日向,領有飫肥城2萬5000石領地,還有豐前的城井家3萬6000石,佐土原城島津豐久2萬8500石,這就是小十萬石去掉了。
日向北部臼杵、兒湯兩郡6萬石本來就是答應給大友家的領地,還有你在臼杵城下勸降的土持久綱1萬8000石。日向國石高總共只有23萬石,你且算算,現在還剩下多少。”
秀家聽聞,這哪裡是個事兒啊於是反駁道:“那些小大名挪到別處,見縫插針就是了,如果父親大人不願意在肥後安置小早川殿下,大隅、日向就是最好的安置場所。
這裡領地剛好足夠安置小早川殿,同時又能讓他比鄰監管島津家,又距離毛利家足夠遠,我連居城都已經給他想好了,就在諸縣郡東南角的都城,這裡是他領地的最中心。”
秀家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兄弟倆,兄弟倆對視一眼後交流了片刻,最後由豐臣秀長動手用紅筆阿紫地圖上畫出一個不規則的圈,寫上了“小早川”字樣。
值得注意的是,那珂郡飫肥這邊依舊予以保留,秀長在這裡也花上一個圈寫上了伊東字樣。
最後九州東南部的格局正式確認,秀吉會將出水和伊佐兩郡還給島津,讓島津領有薩摩全領28.6萬石。
伊東佑兵領有日向飫肥城2.5萬石領,土持久綱被挪到了日向國兒湯郡南側的高鍋城18,000石,島津豐久依然領有佐土原城不變。
日向的北部臼杵郡全郡與兒湯郡北部合計4萬5000石左右的領地被劃撥給了大友家,加上其豐後國378,500石的知行,合計423,500石。
而日向國剩下的13.95萬石+大隅國17.5萬石,總知行31.45萬石給了小早川隆景。
與歷史上相比,小早川隆景此次提前從毛利家出來所獲得的知行明顯是虧了。
看著九州東南已經確立下來的地塊,秀吉的心情瞬間好了許多“這樣一來九州的大體格局也就確立了,肥後也可以等待檢地結果出來之後再行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