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小型火炮不可能是島津家造出來的,整個九州只有與南蠻人深度繫結的大友家有製造這種東西的經驗,一看就是從大友家那邊繳獲而來的。
別看這個東西是鐵炮的放大版,是大炮的縮小版,就想當然的認為這東西的威力和射出介於兩者之間。
實際上由於九州銅礦的稀少,這種石火矢大多使用與鐵炮一致的鐵進行鑄造,而非此時歐式火炮的青銅/黃銅進行鑄造。
也不知道日本的科技樹這究竟算是點早了還是點歪了,1860年克虜伯炮鋼出現之前,在複合金屬和鐵金屬延展性無法解決的過去,用鐵鑄造出的火炮簡直就是災難。
鑄炮這東西不像打造扁平的鐵質兵器,其金屬中的氣泡和鋼材特有的硬度,在其腔內受到壓力時候會變成炮神破裂的元兇,而大炮一旦從內被破開那就是俗稱的炸膛了。
鐵炮由於腔體內容積的原因,其承受的膛壓還不足以使槍體炸膛,但是到了火炮級別那可就說不清了。
東方和歐洲的科學家在火槍被髮明後的數百年間,不斷的在試探用更便宜的鐵鑄造炮身,但是他們都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一點,軍人最有發言權了,他們甚至寧願用刀去肉搏,都堅決拒絕使用鋼炮進行射擊。
即便到了1855年,英國陸軍和海軍都拒絕使用新研發的阿姆斯特朗炮,寧願使用老舊的前裝青銅炮,這也是為什麼同時期的日本可以這麼迅速使用上這種劃時代的先進武器的原因。
而阿姆斯特朗炮在最初的幾個型號中,不僅氣密性不行導致射程不如前裝炮,甚至因為鋼製炮的原因,還需要面臨炸膛的風險。
也就同時期日本的人命不值錢,不然誰會用這種火炮呢?
在武士跌倒中,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比帕洛特野炮高階的火炮,需要升級炮兵營3級才能徵召。
但是在歷史上,同時期的日本購買帕洛特野炮的價格是阿姆斯特朗炮的1.5倍,帕洛特野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強於阿姆斯特朗炮,還不用面對炸膛的風險。
也就阿姆斯特朗炮在因為後裝的原因,在射速上強於阿姆斯特朗炮。
但是,那話怎麼說來著?本就容易炸膛,射的越快,炸的也越快。
如果是在大炮還未鑄造出來的過去,秀家在獲得這樣一門石火矢後或許會如獲至寶,當做臨時替代使用。
但是秀家現在已經能夠自己鑄造6磅青銅炮了,更是有穩定的銅來源,對於這種“落後”的武器自然是看不上眼。
秀家心裡也清楚,如果這東西真的這麼好使,島津家早就當寶貝藏著了,怎麼可能像垃圾一樣扔給自己。
秀家將其隨手扔在地上,對著手下的武士說道“大家都看仔細一些,這種大鐵炮全都挑出來,等下讓島津家的人帶回去,就說數不夠重新湊,而且這次要懲罰性的新鐵炮。”
秀家的舉動出乎了i娃久虎的預料,現在日本到處大名都在掀起革新之風,對於新鮮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特別是對軍備一類的東西特別上心。
當初島津家繳獲幾門大友家的石火矢時候,全家上下像看西洋鏡一樣圍著它轉。而且秀家又正好在充滿好奇心的年紀,怎麼可能對這種新鐵炮不感興趣呢?
難道這位年紀輕輕的大名,將宇喜多家發展成百萬石的雄主,居然是一位保守派武士嗎?
誰承想秀家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心驚。
只聽秀家輕描淡寫的回覆他道“鐵鑄的大炮,狗都不用。”
雖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從他輕蔑的語氣中已經明白他並沒有上自己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