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為什麼在堺町的德川殿,在聽聞京都暴亂,而日向守的勢力還不能伸到堺之前,明明有著更加方便安全的海船不坐,為什麼要不遠千里走伊賀而回呢?
這不是要穿過被日向守控制的大和和河內部分嗎?
你說為什麼和德川大人一道人都沒有事,只有控制著甲斐的穴山大人沒能回來呢?”
秀康被秀吉的三個連續性的問題問的有些發矇,只能結結巴巴的勉強回答第三個問題道“不是說是因為穴山殿一定要和德川大人分開走,而被落伍者狩了嗎?”
看到這個傻弟弟還沒明白秀吉的意思,秀家只能向秀康繼續反問道:“那麼落伍者狩的目的呢?搶來的穴山殿的寶刀和名物去哪兒了呢?落伍狩的武士獲得了這些名物不需要變現生存嗎?
再說德川大人隊伍中明明有伊賀出身的武士服部半藏,有當地人帶路的情況下,又有誰會在荒野中亂竄呢?
秀康,你在想一想,德川大人返回濱松之後第一件事是做什麼?”
秀康聽到秀家的發問,陷入了回憶,過了一會兒緩緩開口說道“當時德川大人說要為右府報仇,於是要讓駿遠三各地開始集結兵力。
但是軍勢還沒有集結完成,就傳來了父親大人手刃明智光秀,為右府報仇的訊息。
德川大人隨即以軍勢已經聚集,不可輕易解散,以及幫織田家信任當主穩定甲斐、防備北條為由進兵甲斐去了。”
秀家用一種嘲笑的語氣問道:“世人都以為穴山只不過是在山中迷了路,德川大人憑什麼認為穴山就回不來了呢?要只是當時,穴山大人身邊可是有著十餘位武士守衛,一般的落伍狩隊伍可不好拿下他們啊。”
秀家和秀吉的疑問,其實正是後世學者對德川幕府官方歷史提出的疑問,有許多不符合常理和邏輯的地方。
但是由於沒有其他證據可以佐證,而且歷史就是本就擁有無數的不確定性,學者們只能對其提出質疑,但是選擇接受。
學者們可以接收德川家康的答覆,不代表在做的三人選擇接受。
理智告訴秀康,德川家康所言不符合常理,但是以上種種觀點太過駭人聽聞,讓這個年僅11歲的孩子無法面對這個事實。
秀家望著秀康愣神的模樣,他也知道,這個孩子還有許多路要走。
秀吉緩緩地打了個哈氣,說道“這個話題一嘮,就嘮偏了啊。縱然德川大人在當時確實有所動作,那也都過去了,而我想要看的是他的未來。
今日的會談,我給他施加了多個壓力,目的就是為了激他,想要看下他究竟是不是真心服我。
普通人恐怕在聽到讓秀康分走自己10萬石領地的時候就已經難以接受了吧,可是直到最後他都認了下來。
於是我不斷的丟擲試探,先是石川和小笠原,然後是空許他伊豆,他都沒有反應。無奈我只能用真田家試探他,他終於發怒了。
但是即便他發怒了,依然選擇認下此事,正是證明其確實是對我臣服了,不管這個臣服是出於真心還是恐懼。
我要的只是他這個態度,至於真田家的處置安房守的死活,又於我何干呢?”
秀家聽到秀吉的解釋,嘴角鼻尖的紋路微微皺起,他實在無法理解秀吉的腦回路是怎麼想的,人家就不能明面上答應他,等回到駿河後掀起叛亂嗎?
當然這也很符合秀吉的人設,歷史上的秀吉對於其手下的大佬就是這般作態,在領死之前多次用言語激將他們,隨後再逼迫他們寫下誓書,來觀察他們的真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