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三十八章 設計中的新岡山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八章 設計中的新岡山城 (3 / 3)

水堀之上設立石墩飛橋3座,北面一座橫跨百間川本體,東北一座橫跨水堀本身,聯通旭川與百間川之間的三角地帶。

另有一座立在城西,跨在旭川本體之上,以60米寬的旭川本體為水堀,每隔10米設立一個石墩,一共六座七座拱橋聯結岡山城與旭川西岸好不壯麗。這裡也將是今後岡山城正門所在。

在140米高的操山本丸之上的是一座僅次於大坂城的四階五層天守。

天守的外立面全部用備中生產的白灰塗牆,其上用岡山特製的瓷片鋪瓦片,盡顯華貴。

但是由於操山本是就面積不大,又依託山勢建立了三圈城垣,因此天守的建立基本好近了本丸的使用面積,使得原本作為奉行辦公的場所不得不搬遷至二至丸設立專門的奉行所運作。

而操山本丸也因為容量的現實,將作為宇喜多家重要儀式的場所,僅僅能容下一座天守和宇喜多家神社所在。秀家平時生活的的位置將會搬遷直另一側的岡山之上。

而在操山東側東南向西北方向走勢的岡山,則有兩圈城垣,其外丸被稱為岡山丸,與操山城二至丸連同,而岡山本丸被稱為中丸。

中丸之上有一座三階四層天守矗立在此,作為岡山城主體建築的次天守存在。

岡山丸和中丸將是宇喜多家內眷和秀家本人生活的場所,因此此處的建築被大面積留白,交給秀家自行發揮。

在岡山東側的笠井山上,由於與岡山山脈主體距離較遠,因此與石山城一樣獨立建城,共有3圈城垣和一座二階三層堆疊天守,笠井山之上有山道專門和岡山中丸相連(需出城)。

綜上所述,岡山山體之上的岡山丸和中丸,將是今後宇喜多家家督和內眷們日常生活的“後宮”而西側的操山城垣將被作為辦公、迎接外賓的場所。

笠井山城與岡山城相對獨立,但是依然有一定的聯絡,將會和石山城一樣,作為岡山城的衛星城存在。

前田玄以的整體設計不可謂不精緻,秀家看完眼前的模型,心底裡不住的為前田玄以點上一讚。但是很快就有兩個問題擺在秀家面前。

“民部的設計確實別出心裁,想來是花了一些功夫的,但是民部可有到岡山之上走過一圈?”儘管秀家很喜歡前田玄以的設計,但是依然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前文提到了,岡山山脈的地理位置極為優秀,不僅是周圍平原地帶僅有的自然高臺,更有兩座河川一左一右將其保護在其中。而山陽大道更是直連山腳之下,是難得一見的戰略要地。

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地方歷史上沒有被宇喜多家設計為本城呢?

其中自然有日本城堡向平城過度的部分原因,隨著石垣城堡和天守的修築,山城本體不僅沒有防守優勢,更加使得建築成本提高。

但是在歷史上操山和笠井山上依然有岡山城支城存在,那就證明這裡適合建城。

其實岡山山脈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不止被當時的築成名手看到,早在百餘年前就被京都洛陽公卿看重,在這裡建築**。

操山和笠井山山還好,岡山最終見的岡山之上從西往東依次有三疊巖古墳、沢田裹山古墳、八疊巖古墳、二股古墳、金剛山古墳五座古代殯葬墓群。

這裡的因為風水太好的緣故,以至於之後備前岡山藩的歷代藩主都將自己死後的墓室建築在岡山山體的各處。

如果要按照前田玄以的設計方案,宇喜多家的歷代家眷就必然會居住在古墓群之上,這對迷信的日本人來說是非常忌諱的。

果不其然,在秀家說出這個問題之後,戶川秀安的面色就變得不善起來,如果不是因為前田玄以是關白秀吉派來的外臣,他很有可能直接呵斥其用心不良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