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他的出身?”
這個問題僅僅在秀家腦子中過了一秒就已經產生了答案,秀家看向秀長說道“你是說他的生父是高橋紹運,養父是戶次鑑連的事情嗎?”
聽到秀家點明主旨,秀長滿意的點了點頭“正是此事,兄長只是稍一試探,大友家就同意立花和高橋兩家從大友家的家臣專為兄長的家臣了。忘了和你說,大友宗麟已經正式向兄長臣服,以後與你我一樣都是兄長的家臣了。”
“這樣一來,就取得了介入九州的理由。”秀家興奮的說道。
秀長:“正是如此!兄長已經讓淺野長政和田中政吉帶著法令要求九州停戰。”
歷史上對於秀吉開啟九州征伐的導火索寫的很迷惑,僅僅用一句“應大友家的邀請介入到九州當中去,對島津家進行討伐。”是絕對糊弄不過去了。
如果僅僅是根據以上的論點,秀吉又出兵九州的依據,但是沒有佔領土地和分封九州的法理,除非他是以朝廷天皇的代理人的身份下達對島津家的總討伐令。
但是眾所周知,歷史上唯一承受了秀吉這樣的對待的只有北條家。
所以事實上猴子對九州處置的法理依據,是來自大友家對九州領地的宣稱,而且取得的過程也極為曲折。
於現在大友家急匆匆屁顛屁顛過來抱大腿不同,歷史上的大友家還是有一些包袱的。
因此秀吉最初是以第三方大名兼關白的身份,中介島津與大友兩家之間的關係,並且提出和平劃分九州土地的要求。
當時秀吉東面德川家康還沒有降服,秀吉實際上在九州征伐之間,極有可能面臨德川的二次背刺,這也是他不敢逼迫島津太急的原因。
如果島津見好就收,或許能為之後爭取到一個不錯的領地,但是在九州囂張了貫的島津家拒絕接受秀吉分國要求。
也許當時島津家內心的OS是:“你誰啊你,稱呼你一聲關白,你真當自己天下人了?東面的德川長久手打贏了嗎?”
可是歷史就是這麼的糊弄人,在島津家拒絕秀吉的1個月後,德川家康投降了,秀吉終於騰出了手可以好好教訓一頓島津家了,之後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
現如今,大友家提前臣服秀吉之後,豐臣家成為大友家實際上和名義上的上級,繼承了他的法理依據,可以用保護家臣大友家領地為藉口介入到九州之中。
“如果九州能夠平穩的交接,對於百姓來說倒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結果。”
聽到秀吉已經帶去了“惣無事令”,秀家想著現如今的豐臣家可是實打實的天下第一大名,島津義久這次應該可以審時度勢趕緊歸附了吧。
誰承想秀長笑著說道“哪有這麼簡單,如果島津能和平交接,兄長何必提前開始準備九州征伐的配置呢?島津家必然不會接受本家的條件的。”
“為何?難道要島津家割讓肥、豐、築三國嗎?”
歷史上秀吉的分國條件是將肥筑後還給大友,肥前給予毛利家,筑前則歸於秀吉。
這個條件在後世看來,是比較中性的,並不能看出秀吉是否存在主觀激怒島津的可能,依然給島津家留下了近70萬石左右的知行領。
但是割讓三國的條件對於島津家來說依然不可接受,這也就為後來的開戰埋下了伏筆。
誰承想這一世秀吉開的條件更加苛刻,秀長緩緩的伸出手掌,一個個手指掰著說道“肥前、肥後、筑前、筑後,日向半國,都被要求上交上來,僅僅島津家留有薩摩大隅兩國和日向半國合計50萬石。”
秀家聽到這個條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哪裡是為了“惣無事令”,這明明是逼著島津家開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