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後的乃是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的國人眾軍勢,受益於近畿和濃尾的富庶,再加上多年來戰爭勝少敗多,獲取了許多戰利品,這隻部隊儘管是農兵組成的,裝備看上去五花八門,但是著甲率並不低。
再加上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倆人對訓練軍卒確實是一把好手,儘管裝備雜亂破舊,但是精神面貌不輸前面的宇喜多家備隊。
至於最後的,則是由無產町民和農民組成的倉敷左備,即便是宇喜多詮家也是把他們作為輔軍使用,著甲率全看自覺,甚至有許多兵士身上僅僅套著幾件亞麻的衣物,赤腳穿著草鞋在雪地中艱難的前行。
作為第二陣的是原先的第三陣丹波眾,堀尾吉晴殿為大將,總人數在4600人,得益於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家的治理,有比鄰京都,丹波也算是肥沃之地。
作為援軍,儘管在著甲率比不上福島正則等人,但是自明智光秀開始的鐵炮役政策讓這隻由國人眾組成的備隊有著超乎別的部隊的鐵炮數量。
根據明智光秀的軍役狀,每300石就必須擁有鐵炮1挺,萬石的家臣出兵騎馬眾40人,弓足輕60人,鐵炮足輕33人,持槍足輕187人,合計330人。
相比較別國萬石出400乃至500人的軍役狀看起來是輕鬆了不少,但是其對鐵炮數量進行了規定,實際上是拔高了軍勢組成的門檻的。
換句話說,整個4600人的丹波眾擁有鐵炮數量為458挺,接近1/10這個鐵炮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秀家的直轄備,更不要說平常的大名軍勢了。
唯一的問題是,明智光秀時期會把鐵炮眾集中起來使用,隨著明智光秀的戰死,丹波眾失去了統一的管理者,堀尾吉晴只是代為管理,沒有明智光秀的聲望和能力可以命令他們交出鐵炮足輕。
換句話說,丹波眾的鐵炮足輕失去了統一的管理,不能集中起來發揮最大的優勢,只能在各豪族、大名手上自行使用,所能造成的影響大大減少。
當然,秀家並不瞭解這個事情,如果他知道,必然不會允許這個事情發生,寧願冒著招惡領主的風險,也會空降一位家臣掌管丹波眾下屬的鐵炮隊。
秀家的第三陣與此前計劃不同,由於福島正則等人調動到了先鋒第一陣中,此刻的秀家本隊完完全全是秀家的自己人,因此也方便秀家進行拆分。
他將青龍備和上道右備分了出來,作為第三陣,以秋上久家為將,總人數3000人。
另外分出朱雀備、邑久備為第四陣,以高山氏宗為將,總人數3000人
自己率領火器備、御野備、旗本眾、侍從隊合計3400人為本陣。
其後是以花房正幸替代戶川秀安為大將的國人眾,包括領戶川達安900人,長船貞親850人,明石景親500人,花房正成1000人,莊信重320人,牧國國信280人,牧長良350人,總人數4200人。
最後是以菅正利率領的賀松眾和赤坂眾部隊及龜井茲矩暫代統領的播磨眾1500人,全軍總人數28,400人。
這隻部隊儘管和計劃相比缺失了部分軍力,但是相比長宗我部元親率領的良莠不齊,將心不一的國人聯合軍,依然強了許多,這也是秀家敢於直面將從自己的備隊中挖人去補充淺野長政的原因,他的軍團本就是超額配比的。
秀家的軍勢先一步離開江之川城,著實引發了城內外大名的矚目,畢竟此前許多大名只是耳聞羽柴左門衛督殿下有這麼一隻西國強軍,卻是沒有實際見過,如今得見真容紛紛表示讚歎“這就是宇喜多家能夠橫掃西國的法寶嗎?”
當天夜裡,秀家入駐伊予寒川地區的松尾城,宇喜多詮家的前鋒入駐涉柿城,並派人前出至野田山探查。
無論是寒川還是野田山都是秀家此前預感長宗我部家會進行阻擊的地區,可是當天夜裡收回來的情報卻是“野田山、東赤山一線沒有發現任何敵軍。”
秀家手握情報眉頭緊鎖,整個伊予都透露著一股陰謀的味道。
照道理,伊予的寒川是在東伊予最窄的地區,南側是數百米高的豐受山,北側是一望無垠的大海,中間可容展開的平原不過300米。
在這裡與秀家決戰,是最能抹消兩邊兵力差距優勢的地方。
好,就算長宗我部元親忌憚秀家身後可能的淺野援軍(秀家認為長宗我部家不知道具體部署,但是應該會透過人數猜測後面還有援軍),也可以在野田山、東赤山一線埋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