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的回答非常正式,幾乎與福島正則的觀點完全對立,這與他們此次邀請秀家參與宴席的初衷背道而馳。
他們本來以為秀家的觀點與他們相似,能夠拉攏秀家這樣實力的大名為自己背書,那麼向秀吉申訴的可能性會大許多,再不濟,也能讓他看到家臣們的意見。
誰知秀家與他們完全不感冒,甚至還說到“我平定了三河20餘萬石的領地獲得了8萬石的賞賜,福島大人可是討平了尾張8萬石的領地獲得了這1萬8000石的知行啊?”
秀家說道這裡,扭頭望向主座的羽柴秀次繼續說道“據我所知,孫七兄長評定西三河和遠江部分,所佔之領不下8萬石,可是一石知行沒有增封吧,君與孫七兄長就功勞而言孰大?”
秀家的話讓福島正則如鯁在喉,他此前一直叫囂自己上陣殺敵才獲得1萬8000石的知行,石田三成只是在幕府掰掰算盤憑什麼獲得2萬石的知行。
如今與羽柴秀家和羽柴秀次一對比,頓時說不出話來,秀家出謀劃策,攻城略地無算,這才獲得了8萬石的加封,而羽柴秀次也攻佔了8萬石的領地,僅僅得到了官位上的賞賜,與他們一比,自己又算什麼呢?
秀家沒有理會愣著的福島正則,扭頭對淺野長政問道“您負責了部分後勤事宜,你們認為石田大人對於後勤的管理如何?”
“雖有些稚嫩,但是總體管理的還不錯,軍糧軍械無有短缺的。”淺野長政回覆道。
“這麼說來您對於石田大人在此戰的付出是認可的咯?山內大人以為呢?”
秀家本想趁著這個話題繼續追問,誰知山內一豐笑著說道“我一直認為主公大人賞罰分明,無有不公。”
秀家聽了此言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他早就明白了其中的彎彎道道,心裡卻是認為石田三成配不上這樣高的石高,但是不會開口至於秀吉的決定。
而在一旁福島正則有些不高興了,正欲開口說些什麼,被秀家直接開口打斷道“您說的對,父親大人來是天下少有的英主,必然是賞罰分明,無有不公的。”
“福島大人您想一下,或許父親大人賞賜給石田大人的2萬石中,其中有1萬石是酬其後勤之公,另有數千石是賞賜其檢地之勞呢?”
(石田三成在此次賞賜之前,應該領有1000~3000石知行,因為他在水淹高松時候就因為築壩有功或封600石。)
“從清州回來的路上,您是隨同保護父親大人的旗本番頭,應該清楚戰功統計之事乃是軍目付負責,賞賜制定乃是由秀長叔父與父親大人一同確定,您覺得他們倆位大人會算錯嗎?”
福島正則對羽柴秀吉兄弟倆人是非常尊重的,面對秀家的發問,他搖了搖手說道“我可從沒說過是主公大人和左京大夫的問題啊。”
秀家看著他著急的樣子,像哄小孩一樣安撫道“我當然知道福島大人不是這樣的人,讓我回到我最初向山內大人詢問的問題。”
“山內大人在織田家帳下數十年沒有僅獲得極少的加封,在轉投父親大人之後短期內舊獲得了千餘石的加封,其後6年進步緩慢。
如今一朝獲得1萬5000石的加封,有多少真的是因為山內大人攻下巖倉之功呢?恐怕更多的是父親大人為了彌補大人多年為羽柴付出之勞吧。”
“與之相對的,福島大人早就憑藉播磨之功最先獲得了400石知行,又經賤嶽等戰獲得了數千知行賞賜,足矣看出父親大人對您的看重。”
“如今獲得1萬8000石的加封,其中有多少是因為此次濃尾之功呢?您在濃尾之戰中可有攻下巖倉城之類的戰果嗎?”
被秀家問及此處,福島正則有些難為情的說道“自然是沒有的,我一直編在直屬旗本眾內,就連三河奇襲都沒有參與啊。”
福島正則說道這裡,看向參與了三河奇襲的糟屋武則、脇坂安治倆人。
這倆人在此戰中攫取的戰果比自己出色,但是在戰後僅僅獲得了1萬石的加封,自己在此刻叫囂著石田三成不配的時候,在他們的心中是否有著這樣的想法呢?
秀家看時機已然成熟,既然給了大棒進行了敲打,也是時候給兩顆甜棗哄一鬨這個大男孩了,於是秀家說道“福島大人如果覺的自己受此加封有愧於父親大人的,那麼更要竭盡奉公,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羽柴家開疆拓土啊!”
“如今我的四國軍團正在編制,福島大人可有興趣調與我麾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