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九十二章 燧發槍與李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燧發槍與李旦 (2 / 3)

鐵炮大概長約1.5米,口徑在2厘米左右,是一柄標準的步兵火槍,槍托之上用黃金裝飾,顯得格外精美。

秀家注意到在其後即發位置不在是一個勾住火繩的擊錘,而是以已經類似鐘錶上鋼輪取代,正是最早的一版西班牙人制作的燧發槍。

火槍的經過數百年,已經從最早的火繩引燃燒盡擊發,變為慢燃火繩打擊火藥填充部擊發的鐵炮,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火繩槍。

隨後火槍繼續發展,出身於16世紀初德國鐘錶匠基弗斯,利用鐘錶轉輪於1515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打火槍。

然而,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於是,人們又開始研製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之後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被西班牙人發明,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

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但是這種火槍依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彈簧擊錘關節部分的機油會導致火藥無法被擊發,直到由1547年,被法國鐘錶匠馬漢改進了擊發結構位置,增加了保險裝置之後,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才正式問世,燧發槍最終定型,一直生產至19世紀。

然而就在歐洲普遍開始列裝火繩槍的時候,在大明這個最早使用將火器列轉部隊的國家,卻依然在使用以三眼銃為代表的的,點燃擊發這種老舊的,不能主動掌握擊發時間的火器,實際上已經落後時代。

明朝工匠不是沒有創新精神,葡萄牙人將火繩槍帶入明朝之後,嘉靖皇帝就下令仿製,等到三十七年,兵仗局就已經能夠批次仿製,裝備神機營。

但是這個裝備新式火銃的任務,彷彿只是面子工作、政治任務一樣,在裝備了部分陸軍之後,明帝國的火繩槍換裝工作就此停滯。

但是等到萬曆二十年入朝參與平定倭亂,大名南北軍的制式火器依然是300年前的三眼銃,以至於面對日軍手中本土製造的鐵炮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好在明軍在初期吃了敗仗之後,他們迅速吸取了教訓,雖然我們在火槍上面比不上你們,但是我們有口徑更大的大炮啊!

口徑既正義在此刻初顯崢嶸,利用數量龐大的火炮,明軍一日破平壤,直接打的小西行長哭爹喊娘。

而明朝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直到明末才被畢懋康設計出來,但是工序複雜,造價高昂,而且即便他真的製造出了便於量產的燧發槍,也救不了這個已經日薄西山的舊帝國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此刻秀家端詳著這隻西班牙式火銃,對著瀨戶家正問道“這樣一杆新式鐵炮多少錢?”

瀨戶家正回道“南蠻商人也不是很多,他們也才剛剛列轉不久,對我出價是300兩黃金一隻”

300兩黃金一隻無疑太貴了,什麼剛剛列轉這種屁話秀家是一點都不願意相信,隨著1547年馬漢發明出完美的鐵炮之後,從法國開始就大面積的列裝這種新式火槍。

等到17世紀中葉,這種武器已經遍佈歐洲各國,此刻秀家手中這隻火銃很有可能是西班牙在生產新式燧發槍後淘汰的舊貨,被商人們稍微裝飾一下後,賣給東方王公貴族哄騙傻子的“玩具。”

秀家甚至覺得,這杆槍全身上下值得300年黃金的,也只有那渾身貼著金箔,用黃金裝飾花紋的槍托了。

秀家將這杆槍先放一邊,心中還有很多疑問要去詢問,但是現在殿內還有兩個明國客人,秀家需要先進行處理,其他的問題可以等明國客人離開之後,單獨向瀨戶家正詢問。

於是秀家看向這兩個明商問道“家正,介紹一下這兩位是誰?”

瀨戶家正聽聞秀家發問,趕忙說道“這位年輕者是李國助大人,是明國大商人李旦的兒子,這位年長者是他們的家老李忠國。”

隨著瀨戶家正的介紹,兩人分別和秀家見禮,秀家也向他們表示問候,不要覺得但是的明國人都是趾高氣昂的,指著日本人就罵倭寇的存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