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六十八章 北陸大轉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北陸大轉封 (2 / 3)

其實此前秀吉曾經找秀家談過,他認為北陸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鎮守,詢問秀家的意見。

秀家覺得秀吉的意思或許是想要將自己移封到北陸震懾宵小,可是秀家已經在領內搞了這麼久的改革,實在不願意貿然移封到不熟悉的地方去。

因此秀家向秀吉舉薦了羽柴秀長轉封北陸,沒有什麼是比親兄弟更能讓秀吉放心的了。

而且秀長此人確實一直勤勤懇懇幫助秀吉多年,此前作為信長的直臣,因為同宗大哥秀吉出任軍團長,秀長一直被信長壓著賞格,到現在還是但馬此隅6.5萬石,確實需要給與他身份向對應的封地了。

作為賤嶽之戰的陣代大將,秀長確實憑藉出色的指揮使得軍勢不潰,最終為秀吉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所以儘管此前,兄弟倆因為阿市夫人的事情鬧得很不愉快,但是秀吉依然給與了自己兄弟極高的封賞。

歷史上的秀吉,此時正面臨德川家康和織田信孝的威脅,同時賤嶽之戰確實屬於慘勝,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消化北陸的勝利果實,值得選擇接納分封在當地的織田家舊臣的效忠。

為了使得他們不抱有牴觸心理,秀家只能將織田家的老大哥丹羽長秀分封在此給與他90萬石的安堵,後來增加道102萬石。

但是,各位捫心自問一下,丹羽長秀的功勳真配得上這麼大的領地嗎?

所以在丹羽長秀去世後,秀吉隨便找了個由頭將丹羽家消減為12萬石。

秀吉本來想就此將北陸入藏化,可是1585年6月正是秀吉討伐北陸佐佐成政,又與德川家康鬥爭的最激烈的時候。

出於穩定北陸大名的想法,秀吉只能再次捏著鼻子,選擇前田利家代管北陸,或許他本來想法是如丹羽長秀一樣,在前田利家死後再找個由頭將虛高的石高削去。

可惜,人家活得比他就,而且臨時前的秀吉,需要拉攏前田利家照顧自己唯一的兒子豐臣秀賴,至此秀吉的計劃徹底破產。

只是如今局勢與歷史已經不同,歷史上的宇喜家只有45萬石的領地,又的主弱臣強的時候,只能成為秀家的兵員地。

如今的秀吉身後有宇喜多家70萬石作為後盾,在賤嶽之戰中以及小的損失,創造了輝煌的勝利。

此前的清州會議之上,他獲得的話語權又比歷史上更多,秀吉有信心將北陸臣從化,因此採納了秀家的建議,將羽柴秀長轉封至北之莊城。

由羽柴秀長的天領增封起頭,在場諸位的好勝心都被激了起來,他們想要知道獲得賤嶽一番功,為秀吉戰勝柴田勝家奠定基礎的宇喜多秀家會獲得多少賞賜。

可惜,讓大家失望了,沒有獲得任何實質上的加封,也許秀吉自己都覺得這樣不足以表彰秀家的功績,他將此戰中獲得的戰利品的1/3轉交給了秀家,秀家特別要了武具部分,因此獲得了各類具足1600領,鐵炮600挺。另外還有銅錢1萬貫金銀1000兩。

果然,天底下最發財的生意還是不勞而獲的戰爭財,以羽柴家的戰爭頻率,只有連戰連捷才使這個戰爭機器運轉下去。

儘管大家都很疑惑,為什麼就連秀吉都成了的賤嶽第一功,居然沒有沒有獲得增封,只獲得了錢財的賞賜,但是都不敢在這個場合去提這個問題。

有意思的是丹羽長秀也被安排在了家臣眾這一塊進行賞賜,以若狹小濱為本據,取消轉封伊勢的決定,獲得了越前敦賀、南條兩郡以及江北伊香、淺井兩郡的增封,總石高變為25萬石。

秀吉的這個行為,其實是在用天量的增封利益,試探丹羽長秀的態度,如果他可以順勢承認封賞,就等於承認了自己作為秀吉的臣從,反之,秀吉也能提前對他有所防備。

只是此時丹羽長秀並不在此,作為織田家內頗具聲望的大名,丹羽長秀從來都不是秀吉的下屬,賤嶽之戰之所以幫助秀吉討伐柴田,完全是因為織田信孝從他手中奪走了三法師的緣故。

賤嶽之戰結束之後,丹羽長秀並沒有參與北陸的征討,而是選擇回到安土,處理織田家的政務,或許此刻只有在安土城,他丹羽長秀還是當初那個織田家的第一奉行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