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莊戶們陸陸續續的都來了,之前雖然有種地經驗豐富的老農,早就在說玉米差不多可以收了,沒見葉子都黃了,但是大家還是決定等少東家安排了以後再幹,這可是神仙那兒來的新糧食誰也沒經驗,萬一要是犯了少東家的什麼忌諱,那不是無意中做了小人!
因為玉米以前誰也沒種過,所以郭大路當初要求的是每家必須實驗性的種一畝,當然也有地閒著種了兩三畝的,全村只有一個膽大的,直接種了十畝。
一群人簇擁著少東家來到地邊,全都巴巴的望著他,誰也沒動手都等著看少東家是如何收割的,是否還需要有個祭祀之類的儀式,再給上天的神仙燒個黃表什麼的...
“咔!”
郭大路順手扳下一個玉米棒子往背篼裡一扔,回頭對大夥兒說了一聲:“就這樣扳下來就CD收啊!”
頓時暈到一片。
一群大姑娘小夥子嘻嘻哈哈的野豬一般衝進了玉米地,噼裡啪啦的就幹開了,老漢老太太們就在地邊上陪著少東家敘話拉家常。
玉米搬回家以後還需要去水分晾乾,這點郭大路倒是知道,沒少在電影裡看到那些農家房梁邊上掛的滿滿的金黃一片,當然這也是在親自指導種玉米以後才回過味兒的,丫最早看電影就鬧不明白為什麼家家戶戶都把玉米掛在房樑上,還以為那些農民是為了顯擺家裡有糧,現在就明白了那是為了晾乾去水分,不然玉米準得發黴。
這沒什麼技術含量,看一眼就會的事情,當下就在地邊上,郭大路拿起玉米棒子就開始示範。
“大家看一下,這個玉米搬回去以後還得晾乾,不能就那麼堆著了事,那樣做就該生黴壞掉了,把玉米這樣,剝掉多餘的皮,留下最裡面三四層就好了,把這個苞米葉子翻起來,然後兩包玉米綁一塊,這樣就可以搭在房梁邊上掛起來了,記住了,一定要掛在通風向陽的那一邊,等完全乾透了以後,就可以把玉米剝下來磨面蒸饃饃吃了,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記住了,很容易,謝謝少東家教導大家。”
村裡最年長的褚老漢對郭大路施了一禮,代表大家對郭大路表示了感謝,老頭都快八十歲了,杵著柺杖也來看新糧,這年頭能活到這歲數確實不容易,活得久也是一種資歷,縣令見著他都得給他施禮,不然就會被人指著脊樑骨說不懂禮數,輕者會得個下等官評,重者有可能會被罷官。
老頭代表大家感謝郭大路,也是大家對少東家最高的禮遇,莊戶人家實誠這就是最高的禮節了,從此以後大家都會把郭大路真正的當成本村的自家人,在郭村也就再也不會有人嚼舌頭說郭大路是來歷不明的外來戶,敢這麼說的就會被大家的唾沫淹死,嚴重的會被大耳刮子掌嘴。
郭大路一個現代社會的紈絝,哪兒知道這裡邊的道道,經濟社會早就把這些傳統扔的一乾二淨了,那些訛人的老頭老太太更是讓人們對尊老敬而遠之,大街上幫助一下倒地的老人都還得先拍個影片,這叫什麼事兒嘛,郭大路就從不伸手幹這樣的事情。
但是褚老漢這麼一大把的歲數給自己施禮,郭大路還是有點不好意思,怎麼著也得謙虛點噻。
“不用謝不用謝,這玉米你們以前也沒種過,我不給大夥兒說一下,也沒人明白不是。”
“少東家不能不謝啊,這多一種糧食就多一季的收成,這災荒之年多一口吃食那就能救命啊,老漢可以預知這玉米今後能救活的人命無數,少東家功德無量矣。”
“言重了,言重了,我可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大家的收成太低了,養活不了幾個人啊,哦,對了,大家注意下,這一畝地的玉米全部集中在一起晾曬,乾透了以後剝下來要稱一下,我得知道個大概的畝產是多少,聽到沒?你們各家的玉米也要稱,種了多少畝地,收了多少斤玉米,回頭都給郭壽那裡報個數,這件事很重要,千萬別忘記了。”
“知道了。”“曉得了。”“少東家放心不會忘的。”頓時一陣七嘴八舌的回應傳來,郭大路才放下心繼續跟老頭們聊家常。
郭大路搬回來的這種玉米品種,按說明書夏播一畝地能種4200株,但是考慮到施肥的問題,郭大路只讓種了3500株,也等於是要收3500個玉米棒子,郭大路默算了一下,一個棒子乾透了以後播下的玉米粒算四兩,那就有一千四百斤的產量,按這邊的計量一百二十斤一石,怎麼著這一畝十石的收成是跑不了的。
“褚爺,您說,這一畝地最後打十石的收成算不算多啊?”
“多少?十石!!”褚老頭一聽就瞪著眼睛炸了。
“啊。”郭大路沒明白老頭瞪什麼眼,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老天爺啊!真會有十石嗎?少東家你可別騙老漢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