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明白啊,那看官們打賞點推薦票小的換個講法怎樣?謝謝啦!
話說開封被圍數月之久,勤王軍畏敵不前,眼見援軍不至形勢危急,城內明軍就想用黃河水淹死城外的農民軍,因為農民軍的數量實在太多了,已達百萬之眾很難被擊退。決堤到一半的時候,農民軍就打來了,無奈退回城內待援。
幾個月後,因為大明朝庭的援兵越聚越多,李自成擔心遭到夾擊,所以急於攻破開封城,為防止明軍從背後攻擊,也跑去決河堤,希望引水淹死援軍,大堤掘開可黃河水位太低,沒能達到目的。雙方繼續圍城鏖戰,到八月城內無糧百姓開始吃人,子食父,婦食夫,兄食弟,慘絕人寰不忍直書。
至九月天降連綿陰雨,黃河暴漲,十九日洪峰抵達開封,河水從之前所挖兩處決口衝入開封。
房屋盡傾,邑無居人,鱗次櫛比的店鋪樓閣和巍峨壯麗的宮殿建築傾圮坍塌,少數幾處高地活人數千。大水退盡後死亡的百姓大概34萬左右。
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啊!慶幸現在和平穩定壓倒一切。
整個九月,郭大路就做了一件事,彭老闆那裡進了一趟新貨,搬運回郭村,然後交給郭壽打理運到縣城去交給嚴松舅老爺,而那三家商行竟然沒來交貨,倒是帶信來說明了情況,原來三家都不約而同的把川內近處的貴重貨物前兩次都抵得差不多了,沒剩下多少,需要到外地調貨過來,但是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荊襄一帶已經淪陷在流賊手裡了,水路走不通,需要從南面和西北面陸路進來,這就把時間耽擱長了,請郭家老爺少爺見諒。
尼瑪,這不是斷老子財路麼,郭大路深恨之。
所以,大少爺就真的沒事幹了,每天鍛鍊、搬糧、讀書,就成了唯一能幹的日常,並且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時間。
眼看著到月底了,高中部分的補習任務也在一天天的完成中,當翻過最後一頁化學課本,一直表示沉默非召喚不吭聲的板車主動跳出來恭喜郭大路,又升級了,因為他把高中部分的知識基本補習完畢,智力增長3點,精神增長1點,總攜帶量達到12立方米。
郭大路把書本一扔,長出一口氣,瑪德,太不容易了!
可也沒高興多大會兒,又鬱悶了,接下來做什麼呢?難道去大學校園裡上學去?要知道郭大路雖然掛了名,可從沒去過大學校園呢。
東晃西晃了幾天,正琢磨找點啥事的郭大路接到了老爸的通知,準備出國。
對郭大路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好訊息,說明買武器的事有了眉目,他可是足足耐心的等了一個多月,好幾次都差點沒忍住想去問問老爸買武器的進展,又怕被老爸說浮躁不成熟,這才堪堪忍住,說實話真憋壞了。
郭大路不知道的是,他老爸郭立陽這一個多月以來為解決他這件破事兒,可謂是煞費苦心,好不容易現在終於有了結果,所有的環節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這才通知他。
而現在需要他做的卻十分簡單,坐飛機去新加坡,然後到港口碼頭倉庫裡把東西搬走,回來後再去第二趟,直到全部搬完為止,就這麼簡單。
就為了郭大路的這麼一個簡單,可以說整個久泰集團的執行次序都差點被打亂,這橫插進來的一槓子工作,讓很多人加班加點的忙乎了一個多月。
首先是郭立陽兩口子在家裡研究這東西到底在哪買,是找國內的北方工業公司,還是去國外聯絡?思考衡量方方面面牽扯的關係,影響等等,就這一個問題兩口子就討論了一夜。
最後得出結論,還是不要驚動國內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萬一郭大路說的事情是真的,那就會有大麻煩,這沒法解釋啊,要是給兒子弄去切片那怎麼得了。所以選擇在國外買國外交易國外運輸國外儲存,反正就是不沾共和國一點邊,(最最重要的是,在國內買就得描寫有關情節,沒法一句話帶過,從而牽扯到有些敏感部門,章節絕逼會被遮蔽,之前已經試過了,老子現在的活動全在境外進行,再尼瑪被遮蔽這網路小說的現實版真就沒法寫了)最後才讓郭大路去搬,看看他又如何繼續大變活人。
要做這件事,那就得有人,有可靠的人,總不能郭立陽親自去跑吧,他就是個巨大的媒體吸引器,地球上的媒體人不認識他的怕是找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