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後,正在閉門苦讀的郭大少接到馮平電話,種子已經運來了,問在什麼地方卸貨?
這東西當然需要儘快弄過去,而且種子的存放要求也多,郭大路一問有多少?兩車。
還好不算很多,兩車種子就被郭大路指定卸在自家莊園車庫裡。
然後陸陸續續折騰了兩天,這批種子才被郭大路運送完,這過程當然就讓郭大路欲仙欲死了,第一次滿負荷連續傳送,抽能量抽的郭大路腳趴手軟,因為是連續作戰,所以身體一旦恢復,郭大路就只得來一次,一恢復,就來一次...總之,就是一夜二十次郎的體驗。
直到最後一袋種子也到了郭村,郭大路才癱在地上鬆了口氣,剩下的事就跟他沒多大牽扯了。
緩過勁,叫來郭壽。
“少爺,這些是什麼東西,怎麼這回這麼多?”一院子的密封塑膠袋郭壽哪見過。
“這些都是種子,良種高產的那種,一共有三種,水稻、玉米、小麥,你安排一下看看該怎麼分到各戶去。”
“少爺,水稻、小麥小的知道,可這玉米是什麼糧食?小的沒見過,不知道該怎麼分啊。”
“我靠!玉米你都沒見過?你還是農村長大的麼!”
“少爺,這可不怪我啊,別說我,全村全縣全府都不定有人見過呢,從來都沒聽說過這種糧食啊。”
“這玉米你們以前就沒種過嗎?”
“真沒有。”
郭大路就沉默了,低頭琢磨這是怎麼回事,沒種過沒聽說過沒見過,難道現在沒有這種作物?不應該啊。
丫一個紈絝哪兒知道農作物的發展歷史,叫郭大路鑑定一下魚翅燕窩,丫能說得頭頭是道,可真放一堆五穀在他跟前,稻、黍、稷、麥、菽,他絕逼分不清認不完。
算了,這問題回頭再去研究,當務之急是把這些種子分下去,看看能不能趕上種一季。翻開手裡的種植資料,看了一下玉米的種植指導,就這個事兒來說,郭大路還不算笨到家的那種,知道自己不會種地,所以準備了一份很詳細的種植資料。
雖然沒種過,但至少見過,相比起郭壽,郭大路還是具有極大的優勢,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玉米種植簡單給郭壽交待了一下。
“種這個玉米要起壟,一行行的那種,中間要保持排水,四周也要有排水溝,就是別被水泡著,但也不能太乾了一點溼氣都沒有也不行,一畝地就按照4000株的數量種下去,嗯,我看看,生長週期,哦,還來得及,這樣郭壽,你去準備一畝地出來,我先教大家做一個示範田出來。”
“好的,少爺。”
種子到底怎麼分的,郭大路真沒管,趕緊傳回主空間去查資料,誰能想到這些人怎麼就沒種過玉米呢!
結果一查才知道,原來還真不怪郭壽,這玉米之前還真是沒有,也趕巧了,歷史資料顯示,玉米也正是這個時期從美洲引進來的,朝廷的種植計劃已經有了,但是還沒有來得急推廣開,也就是說目前只有朝廷的一小部分試驗田在種著,可被李自成一攪和,這大明朝乾的好事,最後卻便宜了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