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真正開始嘗試野放華南虎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02年,一小批人工飼養的華南虎先後被送往南非“老虎谷”,進行野化訓練。
後來隨著管理不善,各種關注爭議,發生了鬧劇般的易主,曾經信誓旦旦要致力保護野生動物的發起人退出。
真正喜愛華南虎的工作者薇薇安妮被一隻雄虎攻擊致死,事後襲擊她的雄虎被擊斃。
事態發酵的越來越嚴重,老虎谷野化計劃變成了爛攤子。
此後也有多例慘劇證明,人與虎的衝突,有些時候確實不可避免。
很多人對這種危險的動物沒有足夠的認知,在印度和非洲坐敞篷車參觀老虎雄獅也就罷了,更有甚者竟敢下車與野生虎“親密接觸”。
16年某野生動物園,一名遊客違反規定下車,被老虎襲擊,造成一死一傷的慘劇,便是血淋淋的教訓。
原因何在?
圈養的猛獸與真正的野生虎差異不僅僅是捕獵技巧,還有對人的敬畏之心。
它們經常接觸人類,因此失去了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之心,對人的攻擊性極強,並且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所謂的野化真的能夠培養出真正的野生動物嗎,到底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還是為了炒作,搞噱頭。
野化的人工飼養虎,能具備對人的恐懼感,獨自捕食能力,與同伴的社交能力,還有野外生存能力嗎?
保護野生動物,到底是單獨保護它們本身,還是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環境的完善,保護生態多樣化。
從老虎生活的山水,森林,一草一木,到它們的獵物,它們獵物的獵物,這一條完整的食物鏈,才是供養它們生存的根基。
當人們把眼光聚集在熊貓身上,聚集在美麗動人的老虎身上,聚集在雪豹雲豹這些富有魅力的動物身上的時候,為這些動物所惋惜的時候。
他們不知道,如今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瀕危極危滅絕動物種類還在迅速增加。
白臀葉猴、普氏野馬、新疆虎、華夏犀牛、亞洲獵豹、高鼻羚羊、臺灣雲豹、滇池蠑螈、鐮翅雞、白鰭豚……它們都已經永遠永遠的消失。
以後人們再想看到它們,恐怕只能在書本影像中稱讚它們的美麗與非凡了。
全世界每天有七十五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三個物種滅絕。
當人們提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時候,其實需要保護的不只是那些明星物種,想要老虎活的好,那野豬、鹿、狍子甚至林蛙,野草灌木都要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