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郗鑑老爺子作為一個文臣,做的實際上都是武將應該做的事,而且他也是南渡文臣之中不多的堅定北伐派。
自然和那些已經逐漸傾向於偏安江左的文臣名士們格格不入。
而這種想法到了郗愔這一代自然也就不再凸顯,他追隨著自家姊夫王羲之寄情山水,看上去已經將郗家變成隱士家族。
可是郗超的異軍突起,顯然表明郗家真正的夢想其實從來都沒有破滅過。
郗超能夠加入桓溫幕府、一力推動桓溫入蜀以及現在的北伐,背後當然也少不得郗家的支援。
這自然也導致郗家再一次處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尷尬地位。
所以郗愔身在江左,地位也很尷尬,但是他仍然還是選擇儘可能的支援桓溫,這一份人情,桓溫自然是記下了。
而正是因為郗家父子對桓溫的支援。歷史上郗超英年早逝後,東南世家子弟們甚至還上門嘲諷、毫不掩飾對郗愔的鄙夷,導致郗愔怒罵,要是我家聰明兒子在這裡,你們誰敢放肆?
可是隻是憑藉郗家的力量,顯然遠遠不夠。
“平道呢,平道可有什麼好訊息?”謝奕接著問道。
其實他很渴望郗超能夠帶來好訊息,這樣自己就可以不問戴逯怎麼樣了。
郗超沒有隨軍,而是前往江左,就是為了儘可能的獲取郗家以及有姻親關係的王家等等的支援。
王家選擇不吭聲,情理之中。
畢竟大家都是官場上的死敵,不落井下石和拖後腿,已經是看在北伐大義的面子上了。
但是戴逯不一樣,戴逯是去尋求謝家支援的。
謝奕雖然大概也能揣測到會得到怎樣的訊息,但是之前他屬實是問不出口。
桓溫同樣搖了搖頭:“平道信中所言,安石避而不見。”
謝奕的身子僵硬了一下,默然良久之後,方才說道:
“如此,也在情理之中。”
桓溫安慰他說:
“無奕也莫要傷心,本來聽聞你陷入重圍、杳無音訊,謝家上下是有所動作的,各處糧草已經調動彙集,甚至安石都趕回建康,準備北上,你說說,什麼時候見過謝東山要火急火燎上戰場的?
然而後來子午谷大捷訊息傳去,謝家便又重歸平靜。所以安石心中,還惦記著你這個兄長,只不過他一直在針對的,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