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電影,罵聲總會很多,因為會有很多劇情要寫,我也通常不會像寫歌一樣,一兩天寫完。
我很早開單章就說過了,文娛文很累的一點在於,讀者們的期待是不同的。
有的人愛看上映,有的人愛看後續的反響,有的人愛看賺錢,有的人愛看深度解析……
這下子好了,看到我喜歡的內容:寫的不錯。
看到我沒那麼喜歡的,心裡等的焦急:真水。
我寫《藥神》的時候,後臺資料一路漲。
但看評論一路罵。
最近在寫《讓子彈飛》。又是那些常規的噴我寫作態度的話術。
我其實很費解,因為我寫的很努力。
就好比霍垣說出那句“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用在哪裡最合適,我就想了起碼半小時。
最後構建在小女孩的爸爸說你長大了就懂了。
有讀者說霍垣這句話接的牛!接在這一刻太牛了!
但他的人設就是文壇大佬,本該如此。
可一個本該如此,我要煞費苦心的去設計。
因為我不是文壇大佬的水平。
再到後面,還是霍垣,他心裡冒出了那段六子吃粉的思考。
這裡就是該詳寫電影劇情!
就是要有這些鋪墊!
罵再多我也不會改,就是該這樣連貫的看下來。
否則最後那段霍垣的心理活動就不成立,就達不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他或許想補償點什麼。”
“咦,他是賣粉的,那我不如去照顧一下他的生意,去吃碗粉吧!”
這裡的設計,我也想了半個小時。
因為我在塑造霍垣。
一個喜歡用質樸的文字,下筆卻很虐很有痛感的大佬。
搬個平行時空的餘華簡單,寫一句“他媽的寫的這麼牛逼,臥槽”,也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