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古井無波,一點想法都沒有,哪來的觀後感?
我壓根就不想看好麼!
青年節晚會,勝在年輕明星多,倒是看點足一些,雖然裡頭也會穿插不少說教類的節目,但很多學生還是這樣一路看下來了。
直到童樹的《錯位時空》,和駱墨的《中國少年說》出現。
前者太好哭了,讓人心態都變了,讓很多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所謂的青年節。
後者則太燃了,簡直是核爆級的燃!
觀後感?
我寫爆!
………
………
烏城,市第一中學的校長陳波正在收看著青年節的晚會。
他不是那種只給下面的人分配任務,自己卻又不履行的領導。
既然說了全體師生都要看,那就不能只有學生看。
在他看來,你作為老師,作為校領導,你去叫學生看晚會,然後寫觀後感,結果你自己卻不看……..這觀後感交上來後,你看得懂麼?
陳波對於今年的青年節晚會,一開始是覺得:“娛樂性會不會有點過強了?”
的確更好看了,看點更多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在這個全民娛樂化的時代,他倒不是覺得這種做法“罪大惡極”,就是覺得如果能做到寓教於樂,那就更好了。
終於,《錯位時空》出現了。
陳波是上了年紀的人,他的大伯在年輕的時候,就參與過當年的遊行。
所以對於青年節的歷史,他認知的比較深刻。
如今,大伯已經去世了十多年了,他聽著這首歌,眼眶忍不住發紅。
而當《中國少年說》出現後,陳波整個人愣在了客廳裡。
歌曲a段才唱完,他就打了個電話。
“喂,小陳,《中國少年說》聽了嗎?”他問道。
在對方支支吾吾的話語中,陳波猜出這貨壓根就沒在看青年節晚會。
這讓陳波有幾分不悅。
批評了幾句後,他開口道:“假期結束後,回校把午睡起床時,放的歌曲給換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