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哪吒》和那些電影放在一起,真覺得配嗎?”
“我怎麼感覺它衝得越高,越給咱們華夏丟人呢。”
“笑死,國人也就看看這種電影了。”
“矮子裡面拔出來的高個兒,還拉到全球丟人現眼。”
“國內自嗨就算了,這下子好了,鬧大了。”
“我看不出來有什麼意義,我只看到了壞處。”
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人常把“全靠同行襯托”掛在嘴邊,彷彿一切都只是因為同行太爛,才導致你這個沒那麼爛的,取得了成功。
但是,這是否也該看一下是何種程度的成功?
十幾億二十億的票房,可以說是全靠同行襯托。
五十億的票房,一億多人次的觀看,如此海量的觀眾走進電影院,那自然就又不一樣了。
同行襯托,肯定也有,但只能算是一部分的因素了。
同時,一個行業,總不能指望大家都用愛發電吧?
——錢!要有錢!
沒有《大聖歸來》和《哪吒》的成功,國產動畫電影永遠只能是在小打小鬧。
看不見收益,誰來當冤大頭,誰願意投錢?
你們是指望著國內動漫人拿個幾百萬幾千萬的投資,去跟人家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的投資比質量,比細節麼?
而且實際上,不管是在地球上,還是在藍星,《哪吒》在國外的熱度都是算很高的。
這還是在沒什麼海外宣傳的情況下。
……..
……..
稽核部那邊,鍾琳組長的面色越發紅潤,整個人容光煥發,有被滋潤到。
駱墨的所有作品,都是她單獨負責的。
很多資源傾斜,還有內部扶持,也都是她單獨簽字的。
風險和責任,都是她一個人承擔,那麼,功勞自然也是她一人獨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