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憑什麼覺得我們會陪他這樣瞎搞?
各大院線的負責人,心裡很清楚,【點映】這種操作的意義在哪裡。
點映後的反饋比較好,那就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加大這方面的投資。
如果點映後的反饋不好,那就可以調整宣發方向,換點其他法子進行宣傳,以免觀眾觀影過程產生落差,藉此進行補救。
當然,也有直接縮小宣傳成本的。
可駱墨這是咋想的呢?
“年輕人就算異想天開,也要有個度。”
“我們可不陪你玩!”
駱墨從工作室的工作人員那裡很快就得到了反饋,全國各大院線,大多不願意陪他這樣玩。
對此,駱墨也不意外。
“現在還是【路演】的黃金年代。”駱墨在心中道。
所謂【路演】,就是電影的主創團隊在各大城市跑來跑去,每到一座城市,就上映個幾場。
這種模式,是會邀請當地的一些觀眾,還有媒體,或者明星朋友之類的,前來觀看。
大家平日裡在網路上看到一群電影主演,站在大熒幕前,回答各路媒體的問題,基本上便是在【路演】。
像地球上,在15年的時候,電影《萬萬沒想到》的20位主創,在35天跑完100個城市,路演了500場,成為了當時“電影路演紀錄保持者”。
同年,《煎餅俠》也是狂跑路演,跑了31座城市,188家電影院,總里程破2000公里。
說真的,這樣很費力氣的,也很費時間。
這種模式,其實也是為了營造口碑效應,和讓院線看到影片潛力,從而增大排片量。
只不過呢,【路演】的風險是比較低的,因為場次不多,請來的媒體也都是經過篩選的,而且主創團隊都在現場,那效果肯定也不一樣。
【點映】面對的,可就全是真實的觀眾了!
但是,世界就是這樣,總要有新的模式出現,來取代舊的模式。
“只不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操作起來總還是比較辛苦的。”駱墨心想。
好在又過了半個小時,他聽到了一個好訊息。
工作室的一位員工給他打了電話,道:“老闆,新帝院線那邊沒有直接拒絕,表示今天會開個小會,專門討論此事,下午五點前,給我們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