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總覺得這裡頭能透露出某種心理,某種心態。
甚至直覺告訴她,這是駱墨堅持用【地球】為這首歌留名的原因。
“或許不是全部原因,但至少是一部分原因!”她猜測著。
……….
……….
前面的說唱部分到此結束,女心理醫生畫下重點:那嘲弄的嘴角上揚。
然後,副歌部分開始了。
許初靜的聲音出現了。
很多人在聽這首歌時,如果不仔細聽,會以為副歌部分只有女聲。
實際上並不是的!
而是女聲在唱時,就有男聲進行和聲,只不過聲音很低,明顯很壓抑。
然後女聲唱完,又會有一句男聲的說唱進行對唱,精準的踩在每一個節拍上,但聲音同樣比較輕,容易忽略。
整個歌詞部分,男女有一種你來我往之感。
“【女:如果邪惡,是華麗殘酷的樂章。
男:那麼正義,是深沉無奈的惆悵。
女:它的終場,我會親手寫上。
男:那我就點亮,在灰燼中的微光。】”
仔細去聽,再搭配上這神級的作曲與編曲,會讓人覺得這種你來我往的感覺很帶感。
——交鋒感!
是的,就是交鋒感。
歌曲到了B段,歌詞卻沒有任何重複。
故事感變得越發濃烈,駱墨的說唱部分,語調也變得比A段要炙熱濃烈了一些。
很明顯,就是整個劇情開始到了緊張的時刻了。
也就是說,交鋒感在遞進。
整個歌詞和A段一樣,幾個簡單的詞彙,就能讓聽眾腦補出情節來。
【沒有腳印的土壤】、【突兀的細微花香】、【刻意顯現的服裝】…….
真的不需要什麼畫面浮現在你面前,你看著這些詞,畫面直接就在腦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