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舒緩的,是讓人一下子可以放鬆下來的。
但不知為何,這舒緩的聲音底下,又好似埋藏著什麼。
一首優秀的樂曲,往往是能反饋出情緒,營造出畫面感,甚至給予人力量的。
這也是很多人愛去聽現場的原因。
現在很多人聽著小提琴曲,聽著曲調的起伏,彷彿能感受到潛藏著的情緒。聯絡這首曲子的名字,他們覺得,這種情緒是——喜歡。
實際上,駱墨一開始聽這首曲子時,也是這般想的。
可是後來發現,因為國家之間文化差異的緣故,以及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告白”其實是“自白”的意思,這首曲子的基調,其實是與人告別的自白。
然而,有意思的是,恰恰這首曲子的基調是告別,反而更讓人著迷。
——告白亦是告別。
舞臺下,練習生們面面相覷,他們用眼神向周圍的人發出質詢:“哥們,這首曲子你聽過麼?”
答案自然是都沒有聽過。
五位導師的耳麥裡,傳來了工作人員的提示音,告知他們,這首曲子很可能是原創,因為在網路上根本搜不到!
這使得五位導師瞬間臉色一變,正色起來,變得更為認真。
如果說,先前是在聽駱墨的演奏水平,那麼,此刻等於還要鑑賞一下他的創作能力。
悠揚的小提琴曲還在持續,而傳達出來的情緒也逐漸明朗。
在一分鐘左右的時候,大家就能明顯感覺到情緒的遞進了。
舞臺上,駱墨拉著小提琴,身體有著自然的擺動。
他很清楚,這首曲子,真正的厲害之處是從哪裡開始的。
一分四十秒!
從一分四十秒開始,這首曲子的感覺瞬間就不一樣了!
這一點,是這首曲子的很多粉絲都津津樂道的地方。
同時,也有很多人擷取過這一段旋律,作為短影片的背景音樂。
因此,很多人或許看著《告白之夜》的名字,覺得自己沒有聽過,但聽到聲音後,心中會冒出個念頭——原來是它!
要知道,當年原作者在抖音上上傳了自己的現場版影片,點贊量接近300萬!
配文是——【願君能聽出告白即是告別的複雜心情】。
當駱墨演奏出這一段旋律時,孟陽光的臉色瞬間一僵,顯得極其難看。
魏冉則扭頭看向自己身邊的好基友黎戈,衝他做了個口型,說了三個字。
黎戈看懂了。
魏冉說的是——“我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