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他們有充足的時間。
這從花絮裡也能看出來,其他團隊忙的腳打後腦勺,臨上場前還要修改臺詞。
小嶽嶽別說忙了,甚至還能抽出時間來回到曲藝學校采采風,這就是差距。
於千點了點頭,他的眼光還是獨到,“那這節目應該不太好請人。”
這倒是實話,如果是歌唱比賽,觀眾還能說誰誰誰選的歌不討喜,唱腔不被大眾認可。
但是這種喜劇競演的節目,你要是輸了,就是沒別人的好笑。
輸了不光跌份,還失去了觀眾的認可度,那他們肯定不願意來。
“我想的是和戲劇團隊做成一個雙贏的模式,地方團體和劇團提供演員和有生力量,我們提供這麼一個舞臺,讓他們給新人培養人氣。”
郭德剛點點頭,這句話真說道了他的心坎上。
他自己就是這樣,上面一幫人壓著,想要出頭太難了。
現在能成名七成是能耐,兩分是貴人扶持,一分是運氣和機遇。
但是這一分,卻是不可或缺的。
“那你看上誰了?”
季雲道:“既然是第一屆,那就先試試水吧。”
季雲裝作輕鬆,但心底卻不是這麼想的。
任何綜藝,總是第一屆的口碑要高出不少的。
如他提出的這個歡樂喜劇人,第一屆的時候節目組就是要打響門面,讓各地的喜劇人將這個綜藝視為喜劇的最高舞臺,以此來吸引下一屆的參與者。
所以不論演員規格,演出成本還是綜藝效果,都是最頂級的配置。
第一季過後,那就得奔著多賺錢去了。
一季比一季水,收視率也是逐漸走低。
若是季雲說出這個道理,那郭德剛肯定把自己“最好”的兩位弟子給推出來。
那倆都是白眼狼,季雲可不會費心費力的捧他倆。
“先拿小嶽嶽試試水吧。”
郭德剛一愣,全然沒想到季雲竟然比他這個師傅還看重他。
季雲喜歡小嶽的原因也很簡單,成名之後還能腳踏實地的演員屬實是不多了。
說句不好聽的,相聲這行大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很容易一朝成名之後就飄了。
像後來德芸社出圈的時代,一個個有點名氣的都沒了譜,基本功也是越來越次。
(嘖,聽著就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