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其他人說要執導西遊記,季雲說不定會給人家搖旗助威,順帶著看看熱鬧。
但是面前這人不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俞閔算是自己的伯樂,不能眼睜睜的見他往水坑裡跳。
其實這部劇在觀眾的口碑並沒有引起全網皆黑,只是茶餘飯後損兩句罷了。
但是在公司的視角看來卻不一樣,我們把這麼大的IP交給你,你拍不出大火的成片那就是個千古罪人。
和曹操大敗斬了王垕差不多,王家兄弟總不能拿自己開刀。
這就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誰接了,誰就得背鍋。
冷靜下來的俞閔已經熄滅了熱情,砸巴著季雲的話,越聽越覺得是這麼回事,嘆息一聲說道:“這是快節奏社會倒逼我們這行丟了匠心啊。”
怪只怪現在的華藝是個快餐流水線的公司,正處於搶佔市場份額的蠻荒階段,還沒有覺醒電影人的使命感。
王家兄弟雖然生長環境差不多,可是格局就差了一大截。
這事要是王忠君牽頭,還能有那麼點意思。
但是也就一點。
神鵰這部劇稱不上精良,只能算是優秀。故事著重情感糾葛的展現,淡化了體現江湖路遠、英雄末路的諸多支線,少了這些矛盾的填充,自然讓觀眾在觀賞之餘少了些感悟和對江湖的嚮往。
總而言之,這部劇的評分不會太高。
幾個主演倒是賣了命的在演,劉一茜甚至幾次被拖上救護車,不過也無濟於事,彌補不了劇情節奏上的硬傷。
不過這年頭不怕差,就怕有對比,等過兩年於媽的版本一出,這部劇的評分自然會有所反彈。
西遊記不一樣,這部劇拍完觀眾更念著86版的好,任誰也不再敢翻拍了。
俞閔偃旗息鼓,季雲也達到了目的。
見他聽了進去,季雲的聲音緩和下來:“你就按部就班得了,等拍完《繡春刀》再考慮轉型的事。”
......
上次的勸阻,讓俞閔消停了好幾天。
更重要的是,張大鬍子親臨現場,讓他也不敢跳起來。
他在劇中也飾演了一個角色,耶律齊的父親耶律楚才,形象十分狂野。
戲份倒是不多,主要是來和劇組商量片尾曲的。
片頭曲讓俞閔忽悠成了,片尾曲不能再舔著臉找季雲,於是公司花了大價錢淘了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