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決定要來襄平,蘇婆子幫著收拾東西,不知不覺竟也做了許多準備,教案整理了四五箱那麼多。
“先生答應了!”虞幼窈驚喜不已,彷彿擔心她反悔似的,連忙道:“這事,就這麼說定了!”
她心中認可的老師,只有葉女先生。
葉女先生從不斷章取義,從不帶有世俗的偏頗,從不認為女子天生卑弱,正中明理,還著一股子才德女子的自信與從容。
虞幼窈又道;“從前我對先生說,要創辦女學堂,可真正到了遼東,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麼天真,遼東苦寒,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兒有餘錢讀書,識字?生存都成問題,哪兒有心思在子女的教養上花心思。”
也是真正認識到這一切,她才將心中天真的想法壓下,試著去改變遼東的生存環境。
葉女先生笑了:“江南人傑地靈,每逢科舉,南方學子中榜者,遠勝北方學子,是因江南富庶,百姓日子過得好了,才有心思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心思,故江南文盛,一本書的價值,約一百文以上,筆墨紙硯,均是消耗用具,非普通人家承擔得起,生民之計,才是教化之根本,這一點,你做得很好。”
師徒二人對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葉女先生只帶了嗣子和蘇婆子過來,住處不必太大,虞幼窈仔細打聽,挑了三處不錯的小院,自己親自看過了,這才親自攜禮去葉府,正式拜見葉女先生,提了小院的事。
葉女先生瞧中了一處鬧中取靜的小院。
之後,虞幼窈尋了工匠,仔細將小院重新修繕了一遍,請了萬君山的仙長布了風水勢,將小院佈置妥當,屋裡什麼都齊全。
葉女先生對小院十分滿意:“倒叫你花了不少心思。”
虞幼窈也高興:“先生能來襄平,我是一千個一萬個高興,便也盼著先生能早日安定下來,好叫先生免受勞頓之苦。”
尋了一個黃道吉日搬了家,葉女先生總算在襄平城安頓下來。
辦女學堂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訊息一經傳開,倒是惹來了不少微詞,礙於韶懿長郡主在北境的名望,沒有人公然反對,但質疑聲仍然不少。
面對質疑,虞幼窈只道:“女子讀書識字,是為了明理、明德,女亦有女四書,既世代流傳,就是讓女子學習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道明,女子若沒有引以為傲的才學,就該有德行,沒有哪一個意思是,女子不能讀書識字,相反讀書識字的目的,本也是明理明德,與這一句話的深意不謀而合,辦女學堂,再順理成章不過。”
女四書,是指《女誡》、《內訓》、《女論語》、《女範捷錄》。
這些書倡導了男尊女卑,但也不乏一些德行、修身、謹行、勤勵、積善等,教導人知禮德行的內容。
女四書是必學課程。
《四書五經》也是主課,但上課內容是有選擇性的,主要還是以知禮、明理、明德、修身為主,不會上得那樣精細。
君子六藝、琴棋書畫、詩詞茶賦,作為必選課,必須擇其二。
女工女紅,如絲織印染等,也是選課,擇其一學。
如此一來,虞幼窈辦女學堂的目的,
就已經十分明確了,不僅要讓女子明理、明德、知藝、懂禮,還要讓女子有一技之長。
並沒有離經叛道。
但,如閒雲先生和湖山先生這樣的聖賢,看待問題往往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