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裡話外都表明了,將虞幼窈擺在首位的意思,加之他謙卑恭的態度,也算是誠意十足。
過了長輩的明路,一切都順理成章。
……
馬車沿著街道,緩緩地行駛,大街上人來人往,人們在手臂上繫了合歡索,腰間也掛上菖蒲劍,避毒的香囊、布包,一片喧譁熱鬧。
街道兩旁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不時有一隊巡邏兵,穿著鎧甲,握著佩刀,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路過,四周的百姓,紛紛退避一旁,眼神裡充滿了敬畏。
城裡搭了公共戲臺,臺上正上演著《屈原沉江記》,四周人潮攢動,時不時爆發出歡呼叫好聲,宛如雷動的掌聲。
有不少富戶,在城門口搭了棚子,百姓們排了長隊,等著領過節粽子。
這一片盛世太平的景象,是在殷懷璽的庇護之下。
將來大周朝若是亂了,北境會成為大周朝唯一的淨土,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因為戰亂,逃荒至遼東。
而殷懷璽早有預料,甚至早在大亂來臨之前,趁著朝廷在北境推行國策,大肆收斂物資。
首先借著收容流民,安置流民,讓大周朝的大部分物資朝北境傾斜;
藉著謝、白二府,不遺餘力地掏弄當地士紳的家底,將士紳們世世代代積累的錢財物資收攬在手;
利用西安韓氏一案,大肆打壓當地士紳勢力,將士紳手中龐大的人脈渠道等資源,掌控在自己手中。
大肆打壓士紳的結果是,其他地區的商賈,覦覬北境的商道,海運,宛如聞到了腥味的貓,紛紛湧北境,尋求機會。
商人們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將大部分資源帶來了北境,這些資源在北境,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完整生產鏈,為北境無限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農、工、商三業,在北境這片土地上欣欣向榮,一片繁華。
而操盤這一切的是,殷懷璽。
不知道過了多久,馬車漸漸停了下來。
虞幼窈下了馬車,頓時眼前豁然開朗,太陽剛剛躍出了地平線,燦爛的光芒,染紅了東方的雲霞,層層疊疊,如火似荼,絢麗到了極致,遠處的山嵐,山霧繚繞,沐浴在晨光霞色之中,一片蔥翠。
她終於忍不住讚歎:“真美啊!”
她在欣賞美景,有人卻在欣賞美人,小姑娘出門前,刻意打扮過自己,眉目間畫了,平常鮮少用到的螺黛,螺黛顏色要鮮麗一些,是大雨將要來臨之時,山間霧氣繚繞的淡綠,染在眉間,更顯得眉目青黛,宛如山嵐,更顯得容顏鮮麗。
頸間的對襟,也不像平時那樣嚴實,往下開了些,呈現出“V”形,露出整個細瘦又優美的天鵝頸,及頸下瑣骨深窩,鎖骨寸寸,封鎖了下方,彷彿欲蓋彌彰一般的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