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人一聽,就知道郡主很重視,遠道而來的李公公一行人。
負責護駕的禁衛軍百戶長,接過牌子一瞧,正面刻了“虞園”二字,反面左右分別刻了“懿從”“聖尊”的字樣,正是韶懿郡主的封號。
百戶長確認了牌子真偽後,也不好怠慢:“稍等片刻。”
說完,轉身將牌子呈給了馬車裡的人。
不一會兒,馬車裡伸出了一雙白皙的手,將牌子遞還給了百戶長,陰柔的聲音,隨之響起:“上前聽話罷!”
百戶長接過牌子,應了一聲是,重新回到仗儀前面,將牌子遞還給了孫長貴,並提點了兩句。
孫長貴連忙接過牌子,道了一聲謝,也不敢耽擱,就來了馬車前,躬身拱手:“小的,見過李公公。”
就有一個小太監,立馬掀起了車簾。
李公公模樣三十來歲,穿了硃紅色的宦官服侍,端坐在馬車裡,手裡端著黃金牡丹紋杯,正低著頭,漫不經心地品著茶。
見孫長貴恭敬地侍立在馬車外,這才不緊不慢地放下茶杯,掀起了眼睛:“便有勞郡主煞費苦心地一番安排,請代咱家好生地謝過郡主。”
話兒說得客氣,孫長貴忙道太客氣,隨後就道:“驛站已經打點妥當,公公這一路車馬勞頓,甚是辛苦,便先行去驛站下榻。”
李公公連忙道謝。
三言兩語,孫長貴心裡有底了,李公公瞧著一副趾高氣揚的作派,可對郡主的態度顯得很謙卑。
孫長貴領著朝廷派來的儀仗,一路去了驛站。
這麼大陣仗,光馬車就跟了足足十二輛,外加隨行的宮女太監,高舉著“如臨躬親”的黃幡,稍有眼力的人,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一時間,整個襄平城都沸沸揚揚。
李公公明面上是來賜賞的,但也不單單只是為了賜賞,他這趟差事完了,回頭還要回京,向宮裡的貴人覆命。
宮裡的貴人,想從他口中知道些什麼,又想聽一些什麼,才是他這一趟的真正目的。
如果貴人不滿意了,就算差事辦得再利索,他這一路跋山涉水,車馬勞頓,折騰了一個人仰馬翻,也是白跑了。
因此,這一路他刻意放緩了行車速度,特別注意了外頭的動靜。
百姓們七嘴八舌地說了一嘴。
李公公也聽了一耳朵。
韶懿郡主聯合散戶蠶農、外來商賈,向士紳施壓,解決了士紳把持蠶業經營,欺壓蠶農的局面,並重新定價了蠶業經營的價格;
韶懿郡主勸白府向善,聯合白府及遼東一帶的藥材商們一起,壓低藥價,使百姓吃得起藥,並因此帶動了其他豪紳,影響了北境一帶其他物品的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