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北境,都進入到了警戒備戰狀態,武穆王的理由也很充分,由於北方乾旱,導致邊境一帶違法走私者眾多,邊境衝突日益加劇,戰局隨時有可能擴大。
另外遼東一帶,收容了大批流民,由於士紳配合國策不力,導致流民安置事宜進展不順利,流民收容營內,矛盾衝突日益加大,導致不少人傷亡,加之龍城一帶,氣溫升高,處於病菌多發時間,百多萬流民,也為北境帶來諸多不安定成因,北境不得不及早防範。
韓氏族心知大事不妙。
違法走私一事,表面上看和韓氏族無關,但韓氏族與其他士族,明裡暗裡把持著山陝地區商道,背地裡沒少暗中與狄人做交易,以獲取暴利。
這可是勾結外邦的叛國大罪。
收容流民,安置流民,這是朝廷頒發的國策,是需要當地士紳全力支援,如今百多萬災民,還在流民收容營裡,士紳敷衍國策實錘了,而士紳敷衍國策,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流民收容營裡,矛盾衝突日益加大,導致傷亡巨大,北境甚至會面臨一場,可怕的疫症威脅。
北境全面戒嚴,也是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是為了北境的百姓考量。
百姓們理解了武穆王的作為,不滿的情緒卻對準了士紳。
因有謝、白兩府,慷慨捐助在前,百姓乃至天下文人學子,少不得也要道德綁架其餘不作為計程車紳。
一場針對士紳的輿論、譴責、抨擊,在北境轟轟烈烈地展開。
這幾乎是歷無前例。
殷懷璽聽了稟報,似笑非笑:“我這人睚眥必報,尤其是喜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千夫所指的滋味兒,也該輪到士紳們好好品嚐。”
亂糟糟的災民收容營裡,今日罕見的安靜。
災民們雖然衣衫襤褸,但身上還算整潔,精神也瞧著不錯,一個個站在空地上默默地等待。
沒過多久,整齊劃一的步伐聲響起,一隊隊幽軍穿著甲冑,將一車又一車的物資,搬進了空地裡。
很快空地上就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流民們激動不已,忍不住交頭接耳。
緊接著,大家就看到年輕的武穆王,走進了流民收容營裡,他穿了一身玄色鎧甲,顯得是那樣高大、巍峨,那樣不可撼動。
流民們激動地跪地高喊:“武穆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們不懂太多禮數,只聽戲曲裡,經常喊皇上萬歲這樣的話,表達對一國之君的崇敬,就也想用同樣的方法,表達對武穆王的崇敬。